第二百三十四章 恢复名号 (第3/3页)
,陛下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只能向天下表示陛下慈悲为怀的胸襟,何来承认废太子无辜屈死之说。”赵弘智反驳道。
封德彝闻言一时语塞,顿时变得哑口无言。
萧瑀咳了一声,说道:“赵大夫的这番话,想来是有些道理的。可是平定叛逆,治理万民,最为实在,容不得半点假设。赵大夫刚刚也说了是“真的可以指日平定”,也就是说赵大夫你也不敢肯定,河北半壁会因为“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就望风归顺?”
封德彝感激地向萧瑀投去目光,两人以前在朝堂之互相不屑,不料今天却走到一起来了。
赵弘智言语刻薄地说道:“萧公与封公皆是二朝重臣,理国能力罕有其匹。下官想请教二位相爷,对河北战事,有什么万全之策?”
萧瑀听出了赵弘智言语中的蔑视之意,不由得大为震怒,沉声说道:“赵弘智,老夫已经隐忍你多次了。皇面前,能容你蔑视官吗?”
李世民挥手让三人都坐下,制止了他们的争吵,缓缓说道:“今天让众卿家来这里,朕本意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只要心向国家,说些过头之语,朕不追究。萧公,赵卿,辩论道理尽可放言,然不能攻击人身,你们要注意了。”
李世民此刻隐隐地对萧瑀有些不满。
“关于河北战事,朕以为赵卿说的有些道理。治理天下,倚朕一人之力断不能成,倚众卿之力亦不能成。须使百姓民心所向,下同心,且教化渐深,则达大治。萧公,你以为朕对弓矢了解若何?”李世民说着说着,话题一转,改提起弓矢来了。
萧瑀想不到李世民突然问此问题,有点摸不住头脑,愕然答道:“陛下弓马,天下皆知。”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朕少好弓矢,也一直以为自己深明弓矢之道。然近得良弓十数张,鉴赏之后以为不错,将其交给弓工鉴定,他们说皆非良弓。问其故,弓工说:木心不正,则脉理皆斜,弓虽刚劲而出箭不直,则不能称为良弓这件事对朕刺激很大,知道朕悟出来些什么道理吗?”
萧瑀道:“惟学问一途无穷无尽,不能浅尝辄止。”
“萧公说得对。朕以弓矢定四方,用弓可谓多矣,然还是不能全知其理。朕据有天下日浅,对治理天下的所知肯定不如弓矢。然弓犹失之,何况天下乎?赵卿,朕举这个事例,你知道朕想说明什么吗?”李世民道。
赵弘智对曰:“微臣体察皇之意,一者,天下之大,穷一人乃至数人之力不能察,因此要虚怀若谷,察纳众言;二者,天下不比弓矢,弓矢不好可以弃之,然治理天下不知百姓利害和政教得失,则遗祸无穷。”
李世民向赵弘智投去赞赏的目光,说道:“不错,就是这个道理。虞监,在拟一道旨。”
李世民接着道:“自即日起,诏京官五品以更宿中内省,以待朕随时召见,询访外事。另诏京内京外七品以官员,每有治国良策,可以直接疏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