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德州大战 (第2/3页)
前方杀进去,或者右侧翼前方杀进去,或者从正面杀入,或者从侧翼正面杀入。划分出他们各自所要对付的敌人,要求进攻路线必须是笔直的,笔直地连续进攻有利于激发和维护士气。为了避免被敌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要求各进攻纵队最后向同一地点会合。
李艺指给了他们看河东军阵后侧一方的一个小土丘,面长着几株柳树。
李艺说:“在进攻过程中你们全权负责,不用看我给你们的旗语,我不会改变任何命令和下达任何新的指令,我也没有旗子给你们看,我给你们唯一的要求是,笔直进攻,脚掌不许倒转,全力以赴,不计任何牺牲。没有人会负责营救你们,你们唯一能活下去的机会,就是打通血路直到那个柳树丘下与其他诸将的纵队会合。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诸将闻言,无不踊跃奔腾,齐声应诺,纷纷领命马。李艺把正面左纵队交给自己的弟弟罗寿统领,然后以手抚弟弟背脊,眼中含着光芒,说:“我领正面右纵队,愿与诸将争先至会合之丘!”
罗寿须眉倒竖,口中鸣叫,拱手抱拳道:“大哥放心,你我兄弟一定能汇聚丘下。”恨不得立刻就要狂冲。
为了保证能冲垮敌人,李艺没有留下任何预备队。他认为像李世绩那样试图使各个部队在进攻中保持一致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力图从一个地点来指挥各个部队或军阵,使它们虽然在相隔很远甚至被敌人分割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联系和作战协调一致,可能会以严密的组织系统运作而成功,但是面对歇斯底里的斗狠者很可能被击垮,因为他的各个单体部队没有既定明确的攻击目标和自主性,将官也缺乏行使自主权的空间,不易把其战力发挥到极限,忽左忽右地调动也导致精力浪费和士气沮丧,总之这是一种呆板的打法。而李艺只牢牢抓住两大优越原则:出其不意的突然性和不断前进。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是分割和打垮敌人。
李艺呐喊一声:“凡我将士,同当生死!诸将居先,杀――!”
然后骑着自己的战马就像一只狂兽一样踏尘卷沙冲下土丘,其属下正右纵队举刃高呼,奔跑紧随。其他诸将的五支纵队好比一股股猛烈的火焰冒出地底,分成几道火流,潮涌似的向河东军的四万人大阵冲去。
李世绩没有命令河东军全线出击,而是从高处指挥各阵单位,交合夹击正在陷阵的李艺军,好像在下一盘棋。李艺军诸将纵队作为坚定不移的进攻者,在全速奔跑着进行迅猛的进攻时所产生的精神影响是相当强大的,使胆怯者和勇武者都不能后退。跑步向前的士兵往往会感觉不到危险,而站着不动的士兵却要面临敌人猛扑而致因而可能失去自信和镇静。
李世绩不愧是一代名将,他把四万军大阵的各单元盘旋布置,真仿佛大海的旋涡,光是弩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