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长安西北 (第2/3页)
金汤。
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大方。
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功彰。
曾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
郭杰、乔子宏、李波、王虎臣等人拔出佩刀,一边舞动,一边跟着李承明吟唱。
刘仁轨看来薛万彻和苏烈一眼,走前几步,也高声唱了起来;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半天,刀枪耀日光。
山吃鹿獐,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闯。
譬如辽东死,斩头无所伤。
刘仁轨二十出头,身材欣长,而容白净端正,一望就是知达礼之人。声音亦清纯动听,只是与所唱歌词不大相称。
李承明等人听着刘仁轨的歌唱,同时一愣,不觉停止了舞刀。均想:这刘仁轨乃世家子弟,才学出众,儒雅潇洒,为何在此刻竟唱出了这般粗俗的歌词。
“此乃齐郡剧贼王薄造反时所编歌谣,以图祸害人心,危乱天下。仁轨兄何故以此相歌?”李承明忍不住问道。
“大王所唱,乃昏君杨广的《白马篇》。大王能唱昏君之歌,我为何不能唱贼人之歌?”刘仁轨反问道。
“杨广为君虽昏,这《白马篇》倒是写得堂堂正正,气势阔大,鼓舞人心。若以杨广为昏君,便尽弃其诗,则前代无数文章,亦出不肖君臣之手,岂不是也要尽毁?歌以咏志,我与诸君歌此《白马篇》是欲“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荡平敌寇,为国立功。仁轨兄歌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难道是要山当草头王么?”李承明被刘仁轨打断兴头,很有些不高兴,声色俱厉。
“大王可知杨广这《白马篇》作于何时?”刘仁轨并无惧色,又反问道。
“这”李承明愣了一愣,才答道:“是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时,在辽东城下所作。”
“杨广征高句丽时,带了多少人马,有多少猛将?而敌人又有多少人马?”刘仁轨问。
“杨广带领大军百万,猛将如云,尤其是王仁恭、来护儿、杨义臣等,俱可威震当代,名传后世。至于敌手,乃是高丽小邦,人众不过相当于我中原一个大郡而已,能有多少人马。”李承明答。
“杨广这二征高句丽,结果又是如何?”
“损兵折将,连一座小小的辽东城也攻不下来。最后因杨玄感造乱,不得不全军撤回,弄得士气低落,人心离散,虽平定了杨玄感,天下却从此天下大”李承明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口。
那王薄造反,使人传唱《无向辽东浪死歌》也正是在杨广二高句丽之后。
而《无向辽东浪死歌》传唱开来之时,亦是天下大乱之时。
李承明一下子明白了长孙无忌高唱那《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意思――
正是先有昏君杨广的《白马篇》,才有了反贼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杨广发百万之兵,以气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