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皇帝出战 (第2/3页)
黑暗笼罩着,又怎么能看得透将来呢,所以才想让你先不记录此事。”
岑文本一拱手:“请皇恕罪,微臣是史官,臣不能在青史留下曲笔。”
封德彝急忙对岑文本道:“既然皇开口了,你怎么就不能通融通融呢?”
岑文本语气硬朗地道:“以春秋笔法治史是史官的规矩,司马迁为此不惜忍受腐刑,如果一定要通融,就请您找人来替换下官。”
封德彝捋起袖子指着岑文本道:“唉呀,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死脑筋呢!”
李世民看了一眼封德彝,示意他不要指责岑文本,封德彝这才闭了嘴,李世民接着对岑文本道:“你不怕死?”
岑文本答道:“臣当然怕死。但更怕违反国家体制!”
李世民脸色一变,慨然道:“那好,朕就不让你违反国家体制了!朕决心已下,明日就倾库藏里的全部财宝以退胡兵,你就照实记,在史记下这一笔,朕就无路可退,只能往前走下去了,直到让这个濒死的国家站起来!有这么一个大包袱压着,对一个君主来说,这或许不是件坏事,他只能设法去做勾践了!”
岑文本恭恭敬敬地行礼道:“臣领旨!”
李世民朝前走去,走了几步回头说道:“岑文本,河间王李孝恭曾向朕推荐过你,他是个个自视及高的人,怎么对你这么赏识?”
岑文本还没有搭言,封德彝在一旁道:“岑文本原在后梁萧铣军中做事,河间王平定后梁,擒下了岑文本,让他起草了一些文告,传布后梁属地,许多州县见到文就投降了。”
李世民点头道:“难怪,如此看来你岑文本这枝笔可抵十万雄兵呀。”
岑文本垂首道:“都是大唐军威鼎盛,臣何功之有?”
岑文本举止斯文,一表人才,李世民已经对其产生了几分好感,他对岑道:“你记完这段国史就不要在史馆修史了,朕升你为秘郎,就在中内省和弘文殿间行走。”
岑文本连忙跪倒:“臣谢主隆恩。”
入夜以后李世民带着封德彝、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登长安城头检查防务,一名小校挑灯在前引路。
李世民边走边生气地对身边的臣子们道:“渭河以北各州县那么多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竟然让突厥人轻轻松松地就打到了长安。”
房玄龄说道:“敌人走的是偷袭的路子,避开了所有城池,再说眼下朝廷甫经大乱,不少地方官吏根本就是建成余党,心里直盼着胡寇杀进长安替他们的主子报仇!不加阻拦也不奇怪。”
“哎,那是怎么回事儿?”李世民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垛口下有一名士兵抱着一杆长矛在打盹。
引路的小校赶紧过去喝斥:“你好大胆子,竟然在这城头之睡觉!”
李世民颇为生气对诸臣道:“你们都看看,大敌当前,这样的兵不好好管教,还打什么仗?”
封德彝喝令:“速速拿下,听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