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封伦心思 (第2/3页)
承明于巴蜀不易切断他与突厥的联络吗?”李渊道。
“这”李安达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李渊冷笑了一声,接着道:“原因是巴蜀之地虽然易守难攻,但只是坐守之地,日后图之不易。世民之所以封承明于山东,就是想渡过眼前的难关以后,徐图巴蜀,再纵容承明与突厥勾结,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斩草除根。”
“既然如此,陛下不如改封楚王去巴蜀!”李安达道。
“改封巴蜀,世民不会同意的。而且薛万彻等人恐怕也不会同意,再说突厥二十万精骑南下在即,承明一定会联合突厥给建成报仇的。”李渊叹了一口气道。
李安达挠了挠头道:“请陛下恕臣愚钝,陛下可是已有万全之策?”
“大唐国灭,承明身死,都不是朕之所愿。愁啊”
李安达咽了口唾沫道:“臣下倒有一策,就是不知道合适与否?”
“讲!”李渊道。
“陛下不如顺了太子之意,反正楚王也不一定会奉诏。”李安达轻声说道。
“是啊!反正我现在也左右不了大局,何必再和世民置气呢!就算我不答应世民难道会听我的吗?”李渊恍然大悟。
“可他为什么又来和我说这些呢?莫不是我让人暗中相助承明的事,被世民知道了?莫不是他也”一个疑问在李渊心里升起。
李渊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李安达,良久没有说话。
太子东宫,显德殿,李世民正在汇聚群臣,商讨如何安抚李承明,已便全力对付突厥一事。
“殿下,王虎臣就在突厥军中,这突厥人本来就是李承明勾来的,我看不论我们怎么安抚他也不会和我们讲和的。”长孙无忌大声道。
“话是如此,但是蜀军新败,李艺又刚刚与李承明合兵一处,我们已经无力再突厥到来之前剿灭李承明了。”杜如晦说。
“早知如此,我们就不如不等蜀兵到来,让长安城防军去取潼关了。”长孙无忌埋怨道。
“不派城防军去取潼关并没有错,长安城防军不过五万人,而且其中不乏建成旧部和同情建成的将校。万一他们出了长安便趁机作乱,我们就得不偿失了。而且就算他们不做乱,万一逼李承明太甚,他弃关突围,跑到山东王小胡或者泾州李艺处去,我们就不容易再抓他了。”房玄龄说。
“不错,而且那时候关内道各州刺史还没有向太子殿下效忠。我们没有及时攻打潼关,而是选择了先安抚各州刺史是对的。”杜如晦又说。
李世民点点头道:“此次安抚各州刺史,赵弘智功不可没。”
“李承明是肯定不会和我们讲和的,眼下唯一之计就只有再从突厥方面下手了。”房玄龄道。
李世民笑道:“玄龄兄言之有理,但是李承明那也得想办法安抚,我们可以从李艺、薛万彻、谢叔方那里下手。”
“不错,李承明现在主要靠的就是这几个人,只要说能服他们归降,擒拿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