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识忠勇 (第3/3页)
非但不错,且是一件匡扶社稷的大功劳。”
见常何大睁着双眼看着自己,房玄龄笑道:“常公还不明白么?太子根本就没有掩饰自己屠兄灭弟凶狠行径的意思。他重用东宫旧人,是不愿天下人说他任用私人,却绝非是向这些人低头认错,莫说是这些人,便是在皇面前,他也不会低下头来认这个错的。对于此事,他自认不需也不屑于掩饰忌讳,这是人主的大度,也是帝王的自信。所以他才以左武卫大将军的厚封来公告天下,敬将军有功,是忠臣!故而将军实则不必多虑,陛下此刻没有封赏将军,实是另有计较的。”
常何诧异道:“什么计较?”
房玄龄道:“说来倒也简单,常公细想,论亲疏,常公可比天策诸旧将否?”
常何苦笑:“自然比不得!”
房玄龄又问道:“论显贵权势,常公可比萧封宇文等武德重臣否?”
常何道:“比不得!”
房玄龄再问道:“论声望资历,常公可比赵弘智等等东宫旧臣否?”
常何颓然答道:“也比不得!”
房玄龄淡然道:“是啊,对天策旧将,太子须高封厚赏以酬其功;对武德重臣,太子须妥善升置以慰其劳;对东宫旧人,太子须怀纳笼络以安其心。朝廷本来便只有那么多职缺,国朝方立,功臣宿将比比皆是,本来便是人满为患。而今一下子要安置这许多人,谈何容易?天策府战功卓著威名远播的将军何止数十,前者因受秦王之累而不得卫府,如今太子秉政,自然是要先酬其前功。常公虽说出身行伍,战功毕竟不著,十六卫府的职缺只有那么多,那些骄悍自大目中无人的将军们怎肯与常公并品为官?常公自己想想,皇若是以常公玄武门之功赏授将军郡公爵位,常公敢受否?”
常何额头的汗水涔涔而下,道:“那不是让我变成朝野千夫所指么?我便是再狂妄,也断然不敢作此妄想。”
房玄龄笑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太子此刻不赏常公,又将常公调离嫌疑之地,实际是在回护常公。常公放心,今绝非刻薄寡恩之主,常公的衷肠委屈,太子不会看不到。只是值此朝野交替权柄迁移之际,常公还需善自隐忍才是。”
常何笑道:“我自是不会向皇去要官做,听相公这一解说,如今这许多人等着升官加爵,又都因前事相互看不眼,想一想,太子也真不易!”
房玄龄道:“新老交替之际,朝局重新排布已是必然。太子在做秦王之时,手下已有一个建制完整的小朝廷,如今马登基为君,人事更张是在所难免之事。只是如今军情紧急,朝廷稳定为第一要务,故此一时半会还顾不,待得军情稍缓以后太子自然不会忘了常公。”
说罢,房玄龄微微一笑,道:“常公既以释怀,房某便告退了。”
常何忙站起来深施一礼道:“谢房公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