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章 帝王心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章 帝王心术 (第2/3页)



    “诸葛亮起自布衣,初出茅庐,就联兵东吴大破曹操,又西取巴蜀,遂使天下三分,不能不说他完全没有谋略。而且其忠心耿耿,匡复汉室之心可昭日月,实乃古今少见之贤人。然其长于治国,不善战事,又缺乏机变,也不明时势,至少犯了三忌。其一,他过于强调兴复汉室,讨伐汉贼。这样他势必自居正统,与曹魏毫无妥协的可能,非得紧紧依靠东吴不可,一旦与东吴失和,则两面受敌,顾此失彼,难以支撑。当时天下离乱,汉室已尽失人心,也不宜以兴复汉室为号召。”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端起木案上的茶盏来喝了口水。

    然后又接着道:“其二,诸葛亮本应借刘备之死,佯装势弱,将曹魏的兵锋转到东吴,然后暗中储备粮草,训练士卒。一旦曹魏空虚,则立即大举攻击,出其不意,一举削平中原。可是诸葛丞相不但没有这样做,还恨不得在一日之内就出兵北伐吞灭曹魏。每次出征之前又以仁义之师、匡复汉室相许,大肆宣扬,使曹魏始终倾全国之力防备西蜀,没给诸葛亮任何可乘之机。”

    “其三,蜀汉地僻人少,与曹魏相比,明显处于弱小之势,以弱击强,非出奇制胜不可然而蜀军几乎每次出征,都以正谋对敌,少使奇谋。这样的结果是曹魏每次都能以其强大的国力,从容拒战,使蜀军劳而无功,徒伤士气。其实,蜀汉中也有人明白须以奇兵胜敌。部将魏延就曾经请求率兵万人,迂回别路,作为奇兵。可偏偏为诸葛亮拒绝,使后人慨叹不已。诸葛丞相六次北伐,只有一次用过奇兵。那一次他声言出斜谷,而实际上却是直攻祁山,大出曹魏意料,一下子就攻取了天水、安南、安定三郡。若非后来部将马谡不听节制,致使全军后退,必能趁胜直入关中,袭取长安。诸葛亮既犯此三忌,又安能成功。”一谈起运兵之道李世民就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话,他极想在人前显示一番。但他又不愿在手下文武僚属面前过于显示自己,让人看透了自己。他是龙种。龙者,理应藏于九天之上,半隐半露,使人神秘莫测,见首不见尾。只有在长孙氏面前,他才没有必要藏于九天之上。

    “大王说的及是,可是我家兄长也喜欢看兵书。说天下兵书,没有超过《孙子兵法》的。而王爷又说《太公六韬》远远超出《孙子兵法》,这又是何故?”长孙氏问。

    她其实对兵书战策之类,并不感到有趣,却偏偏要装出极有兴趣的样子。大约这就是“贤”吧,贤字其实无非是顺字,顺夫即为贤妻。顺夫岂不一切是夫?既一切是夫,身为女子,又有何用?长孙氏心里充满了迷惑,却又竭力压抑着自己,绝不让迷惑从言语神情上露了出来。

    “天下兵书,的确没有哪一部能超过《孙子兵法》。可是《太公六韬》已远远不仅是一部兵书。如“文韬”中所载各篇大都是谋取天下,收揽贤士,治国经世的帝王之术・・・・・・”李世民忽然停住了话头,他感觉自己说过了,长孙氏虽然和他是恩爱夫妻,有些话他一样绝不能说。

    也就是说他他在长孙氏面前,也有时不得不“藏于九天之上”。

    “取天下者,如逐野兽,而天下人皆有分肉之心。”李世民默念着,心想:“既有分肉之心,自然是都有帝王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