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王出招 (第2/3页)
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不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整个长安城如同一个巨大的蒸锅,城里的人们便在蒸锅里哗啦啦的淌着汗,觉得自己随时就要熟了。
李渊决定带自己的宠妃和近臣去仁智宫去避暑李世民,李元吉随驾。皇上离京身为国之储君的李建成自然是留守长安监国。另留封伦辅政。可见他对李建成也不是太放心。李渊带走李世民的目的很明确他怕趁自己不在京的时候秦王与太子之间发生兄弟相残的惨剧。而李元吉是什么鸟他这个当老爹怎么能不清楚,如果让他留在长安说不定会教唆太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这两个不省心的还是带在身边安全全。
仁智宫是四月时李渊下令建的。只用了一个多月就修建完成,无论格局还是装潢均算不得华丽。仁智宫修建在铜川县北的y-华山,y-华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又为南北之要冲。修建这座行宫,一半是因为皇帝陛下怕热,另外一半,则是因为他老人家更怕北方的胡人。仁智宫建在半山腰上,宫墙都是用厚重的大石块堆砌而成,上面密布各式各样的箭楼和垛口,宫里仓廪中的粮食足够几万人吃上半年。这确实是一座避暑的行宫,但更像是一座坚固牢靠的军事要塞。
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杜淹。正打马飞奔匆匆赶往仁智宫。杜淹,字执礼,杜如晦的叔父,自幼聪明多才。起初,杜淹y-投靠太子建成。负责选官的封德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担心对李世民不利,便推荐杜淹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殿下……杜淹一副y-言又止的样子。心领神会的李世民立刻示意身边的sh-卫退下。
“天赐良机哪!这次皇上出京避暑,东宫左卫率韦tǐng命校尉乔公山和郎将尔朱焕给庆州的杨文干运送一批甲仗军器。现在臣有一计可使圣上废掉太子。”杜淹压制着心中的兴奋说。
先生快讲。李世民听到这句话心里高兴的像开了朵huā。上次太子sī下募兵的事皇上仅仅流放了个可达志就了事让他心里十分沮丧和不满,千里之堤溃于蚁x-e的道理堂堂秦王岂能不懂,一条条yīn谋诡计使下来迟早有一天皇帝老爹会失去对李建成信任和支持的。
韦tǐng,是隋朝民部尚书韦冲的儿子。幼年时与李建成关系不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起玩过ni-o泥的朋友。
启禀圣上,东宫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称有急事求见陛下。仁智宫文成殿里,李渊正和裴寂下棋。外面的内sh-忽然来报。他们来有什么事?叫他们进来吧。李渊有些不解,一边向裴寂问一边吩咐内sh。
“参见皇上“。两人进殿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下不敢抬头。
“什么事啊”?看到两人神s-慌张战战兢兢的样子李渊并不以为然。漫不经心的问。
“太子令我二人送铠甲军器给杨文干让杨文干举兵bī皇上禅位给太子。”尔朱焕此言一出,文成殿上一片寂静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建成逆子安敢如此!李渊猛的站起来在太极殿里大步的走来走去。
“来人!将这两人收押,除了皇上不许他们见任何人。”裴寂站起来说道。
“我二人所言句句属实请陛下明查”。乔公山祈求道。
闻声而进的宿卫毫不迟疑的拽着胳膊将他们拖出去。
“裴监!你怎么看?”李渊问到。
“事情紧急不论是真是假陛下都应下道手谕召太子来此见驾”。裴寂说。
言之有理。李渊迅速走到书桌后,挥手写了一道手谕说:“裴监,此事烦你大驾了,回京之后,带亲、勋、诩三卫与你同往务必带太子到此。”
陛下勿忧臣定不辱君命。裴寂接过手谕转身离开。
杨文干原来是太子宿卫,庆州总管之职是太子为加强自己的地方势力给他谋得,也算是大唐朝廷的三品大员。上马管军下马治民,但真正划算划算,以庆州一州之地,拢共也就六七千兵。
可眼下皇上正在仁智宫避暑,而铜川县恰巧是庆州治下的一个县。也就是说,杨文干一旦造反就将皇帝横阻京城长安之间,而京城里如今主事的太子殿下则是他背后的靠山。杨文干侧翼是泾州,驻守泾州的是燕郡王左翊卫大将军泾州刺史李艺。朝堂上下谁都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