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家乡的发展 (第2/3页)
三年来,思蓝除了在学校里学习,偶尔还会关注下家乡的大棚发展,还给小姑的超市经营出了不少的点子。
蔬菜大棚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在本地,还带动了周边县市的发展,经过三年的时间,蔬菜大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个,从事蔬菜种植和从事与大棚相关产业的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再次经过扩建的蔬菜批发市场,已经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占地几十亩的面积,如果不熟悉的人进去了,转悠一两个小时都不一定出的来。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成交量最大的蔬菜批发基地和蔬菜价格形成中心。某一种蔬菜,如果在这里价格高了,在其他地方的价格也会相应的跟着提高。
蔬菜研究所,在秦玉国的带领下,取得的成果也日渐丰富,在不断改良本地蔬菜的基础上,还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品种,像原产自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也地区的樱桃西红柿,产自荷兰的无刺小黄瓜,等等各种名优稀特蔬菜,都已经开始在市里大面积的推广。
因为发展的好,很多国外专门从事蔬菜种子业务的公司,也纷纷跑来分一杯羹。各种起着洋名的蔬菜种子公司,一个接一个的在市里成立。这些公司让菜农们在种菜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也给市里增加了不少的财政收入。
在思蓝高二那年,在全国百强县评比中,思蓝的家乡历史性的进入了前50,排名47位。这个几年前还不是很发达的县级市,一跃进入了全国五十强,让市里领导大大的长了一把脸。郑国庆也顺利的进入了市委常委,不但继续兼管农业局,被提到了副市长的位子上。而秦玉国,也在拿到省级劳动模范后,再次当选全国十大劳动模范的关荣称号。
大量外地客商钱来收购蔬菜,有些甚至常驻在此,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和大量流动人口的增加,赵国盛所开的“小江南”饭店也生意火爆,现在已经在市里开了三家大型的酒店,所涉及的业务包括餐饮、住宿等,是全市服务行业的领头羊。赵国盛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民营企业家,资产达数千万。当然,在这资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