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局 日落复朝伴晨昏 (第3/3页)
听到此处,万历皱了皱眉。老吴用余光一扫,便知道了万历愁的是哪。刘清国是东林党人,又是刑部尚书,官位在徐疆域之上。宁阳侯一案,福王与东林党早已是水火不容,那刘清国若不趁着这次往福王身上扯点事,只怕是闲不住。就算魏长卿不提福王之事,yù加之罪何患无辞,刘清国也未必不会在别处谋算。到时候案子落定,处不处理福王落到万历跟前,又是一桩麻烦事。
老吴深谙官场之道,心中早有成算,便躬身道:“如今刘清国和徐疆域都是定下来的人,不好动,若再加一人,一时恐怕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据臣所知,徐疆域与昭和弈苑的陆子逸有些交情,陆子逸又是福王跟前的大红人。福王通过陆子逸去拉徐疆域的关系也并非不可能。不如您将徐疆域封钦差大臣专查此案,在下也会和福王府打声招呼,让他们与陆子逸和徐疆域通融。如此一来,论官位,徐大人虽不及刘大人,但是徐大人钦差的身份则足以压住他们了。”
万历放下书,捧了茶抿了一口,淡然道:“倒还妥当。对了,我听说这次沈一贯只动用了一个弈苑的人,就把宁阳侯将了个军?”
老吴笑着道:“没您不英明的,那人确有才干,数一数二的智谋。”
“叫什么来着?”
“魏长卿。”老吴小心翼翼对答,“本朝翰林魏秉琰之子,魏家可是世代簪缨之族。魏长卿也算是口含言瑞(注),身出礼门之人了。只是魏大人犯了死罪,想来魏长卿入仕途也不那么容易,才走了棋士的路子。”
万历依旧端然坐于榻上,口气似不以为意:“我听说当年魏秉琰的案子有点冤?”
老吴先是一惊,随后立刻反应过来:“臣这就去查。”
万历怒目一瞪:“还查什么,冤枉就是冤枉的。”
老吴此时早已吓出一身冷汗,但是这一吓也把他给吓了个明白,他随即对答:“当年折子留中,案子俱是交给刑部查的,最后才是东厂拿的人。”
万历宽广的衣袖孔雀盘金线交错如珲,就连表情也淡了下去,他微微一哂:“这件案子一了,把该办的人办了,该安抚的安抚了就成。”
老吴一边称是,一边道:“魏大人一生忠顺,若要赐死者一份哀荣,倒不如赏他的独子魏长卿。”对于万历的心事,老吴虽不敢说心知肚明,但还是能猜度一二。宁阳侯一事,万历已经对弈苑有所重视,亦yù培植自己的亲信。他也知道魏长卿这种人是藏不住的麦芒儿,早晚得露尖,凤鸾怎能困于山谷?与其让别人把魏长卿捧上去,倒不如自己做个顺水人情,至少能把这只凤雏稳住。
果然,万历没有丝毫犹豫,只道:“‘明朝紫书下,应问长卿才。’既然他父亲是翰林,便也让他在翰林院奉职吧。”
更鼓又在紫禁城内回响起来,老吴领了命便往宫门外去了。旭rì笼着云霞才把天边染了嫣然一片,老吴的马已然过了玄武门。他看过无数的rì出rì落,他知道,朝堂中的rì出rì落亦是每一天都在上演,从未停歇,不过是寻常。
注释:
1.妍捷:形容书法笔法灵活敏捷。
2.言瑞:可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