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棋士之京师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大明棋士之京师派 (第2/3页)

臣看重,遍历公卿间,这大约是那个时代的棋手的共同命运。běi jīng也就成了吸引四方弈士的宝地。到明中期,“京师派”崛起,与“永嘉派”、“新安派”鼎足而三,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京师派”代表人物颜伦,字子明,或误作阎子明。他曾独霸北方弈坛十年之久。明沈榜曾记京都有八绝:李近楼琵琶、王国用吹箫、蒋鸣歧三絃、刘雄八角鼓、苏乐投壶、郭从敬踢毬、张京象棋、阎橘园围棋。这里的阎橘园据推断就是颜伦。之后李釜(字时养)又崭露头角,开始尚不能与颜伦抗衡,十年后逐渐势均力敌。京师弈派一时形成双雄对峙的格局。后颜伦逐渐罢弈,李釜在北方已找不到对手,遂南下挑战江南弈坛。万历十四年,李釜赴浙江余姚,永嘉派、新安派各出名手,相互较技。这次有组织的围棋活动,成了围棋史上一次著名的盛会。不同地区、不同派别的棋手相互切磋、竞争,在这种激励的竞争中,不仅提高了大众的兴趣(有派别、有悬念的争棋往往更能吸引大众,古今皆然),也促进了参与竞争者棋艺水平的提高。而以“地”为标志的围棋流派的出现,也预示了中国围棋开始摆脱皇家体制,获得dú lì发展。

    到明末清初,过百龄又异军突起。过百龄,江苏无锡人,却是在běi jīng度过了他棋艺生涯的鼎盛时期。据他生而慧颖,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法,与人弈,弈辄胜。之后百龄之名,噪江以南,京师诸公卿闻其名,有以书邀致者,遂至京师。他与国手林符卿的成名一战,民国裘毓麟《清代轶闻》有生动描述:

    有国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