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棋士之京师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大明棋士之京师派 (第1/3页)

    中国的古都中,只有běi jīng至今仍然显赫着。这正应验了那句俗话:后来者居上。说到běi jīng的古老,只须想想周口店里的“běi jīng人”就够了。而běi jīng至今的辉煌,又与它自元代以来,基本上是各朝的都城有关。从金中都、元大都,到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至北平,改北平为běi jīng,běi jīng城“生齿rì繁,物货rì满”,“民庶且富,文教大兴”,琴棋书画之类的雅艺也就流行起来。

    在中国,棋戏之类游艺的发达,往往与政治有关。明成祖好弈,做燕王时,年仅十一岁就曾与著名国手相礼对弈。胜负姑且不论,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明太祖朱元璋曾造逍遥楼,见人博弈者,就“拘于楼上,使之逍遥,尽皆饿死”。这一禁弈厉政却很快被好弈的子孙们淡忘了。明时的běi jīng城,士弈风行,先有朝官杨士奇、李时勉开启重艺薄道之风,后有李东阳、杨一清、乔宇等重臣推波助澜,一时间,弈棋成为一种雅尚。

    朝官们一方面弈棋自适,另一方面又喜欢把那些著名棋手招至门下。士大夫与国弈的联姻,客观上推动了围棋热。明初著名棋手有相子先、楼得达、范洪等。清《宁波府志》曾载范洪事迹,说他“生而颖异,赋xìng清介。幼习举子业,数奇不偶,遂有高士之志,弈棋以自娱。于是挟技游京师,时李公东阳、杨公一清、乔公宇当朝,每延致对局,备极欢洽。”时人以金忠卜,袁珙相,吕纪画,范洪棋,为四绝。

    在举业上“数奇不偶”,转向棋戏,以技游京师,得台阁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