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女王 (第3/3页)
一个专门的影片制作公司,现在正在组建当中,邀请了很多的大牌导演加盟,你比如说黄柏鸣…”
黄百鸣本来是和麦加等人组团,成立了‘新艺城’电影制作公司,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在八十年代势头劲猛、可以与邵氏、嘉禾抗衡的大公司,突然就解散了。黄百鸣离开新艺城后,确实有意跟何晓娜的爹何振坤合作,解决‘永高’院线亏损的状态。
“黄柏鸣、黄千鸣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何晓娜推了他一下,“冠息,我爹的新公司,很缺乏人手……我觉得你呢,是个可以栽培的苗子,可以跟着那些大导演锻炼一下,说不定几年以后,你就能出师,单独挑大梁了!”
李冠息听后一笑,“何小姐,你狠关心我的前途发展嘛,为什么呢?”
何晓娜脸一红,结结巴巴的说:“我就是看你脑袋灵光、值得栽培嘛,看你在这里大材小用了嘛……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尽是给我胡思乱想…”
何晓娜说的越多,李冠息就越想笑,他点点头说:“那好吧,我可以去试试…”
李冠息表面上波澜不惊的,但心里高兴坏了,去了电影公司,才是真正展现自己才华的时候。
“嗯,现在公司还在组建,我过些rì子再找你谈吧……冠息,好好在这里干,别再乱跑了,我何家不会亏待你的…”何晓娜拍了拍李冠息的肩头,一副女王的气势。
…
与何晓娜见过面之后,李冠息的心情极为愉悦,也开始计划创作电影剧本了,等机会来了,自己就可以异军突起了!
。
。
。
【(这里要简单摄入一个名词——【院线制度】。从这个名词里,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电影产业链条。
当代的电影院和电影制作公司是完全分离的,拍的拍,上映的上映,不存在‘院线制度’这个说法。但九十年代的香港就不同了,而那个年代,电影制作公司和电影院线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大公司,影片的投资、制作、上映、是一条龙流水线作业的,也就是自产自销,自己拍片,放在自己的电影院线里上映,等热映期间过去了,才卖给其它的院线。
电影人亲切的把这种制度称之为“院线制”,也就是一种变相的垄断制度。这就像一些企业,有专营的连锁超市卖他的货物一样。
香港的七八十年代,都被这种制度笼罩着,九十年代初也不例外,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随着香港回归的到来,和港片的没落,这种制度就趋于瓦解了,变成了跟现代差不多的zì yóu化制度。
‘院线制度’的代表企业,就是‘嘉河’公司,嘉河有自己的影片制作团队,也有自己专属的电影院线。
而另一类公司,他们只拍电影,而没有专属的电影院线,代表xìng的公司就是‘咏盛’,也就是向化强、向化胜兄弟创立的咏盛公司,他们以制作影片为主,实力强大,他们即使没有专属院线,在香港也是不愁上映的。
还有一些公司,跟‘咏盛’正好相反,他们只拥有院线,而没有dú lì制作影片的能力,缺乏优秀的片源,也就难以盈利了。
何晓娜的爹,就属于最后这种…
他手里就有一个院线,名叫‘永高’。
有院线而没有制片机构,就像有超市却没有货物,是一样的处境。
这个‘永高’院线,他的前身就是‘邵氏’公司的专属电影院线。‘邵氏’宣布停产以后,他的专属院线,经过两次转手,到了何晓娜爹的手里。但是,何晓娜的爹何振坤接手后,依然摆脱不了亏损的现状,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片源。因此,一条电影院线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具备dú lì拍片的能力。
刚才何晓娜连声叹息,就是这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