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一招“妙棋” (第2/3页)
说主上派遣使者通好契丹,与其结为盟友,邀其发兵南下。而我朝则自黄花、午谷出兵响应,使原表里受敌、难以兼顾。如此,既可解了我朝之困,亦能轻松的将关右之地收入囊,可谓是一举两得。
虽说对曾经在北平军手下吃了大亏的契丹人是否愿意与自家结盟,是否愿意发兵南下并无把握。可一来,在本是无赖小儿,此前毫无功劳可言,全靠奉承孟昶才得以身居显位要职,时常为臣僚、世人所诟病的王昭远看来,这是难得的建功立业、彪炳史册的好机会,绝不能错过。二来,环视天下四方,尚未被后周朝廷纳入囊的割据势力,除了那个荒淫无度、昏庸无能,以宦官和女巫治国,国力比自家还差的南汉主刘鋹外,也就只剩下一个表面看起来似乎还算强大,还在与后周朝廷相抗衡的契丹人了。而且,基于以往与北平军、与后周朝廷结下的怨仇,契丹人也是唯一一个可能会有意愿与自家结盟的势力。所以,与契丹暗结盟、共抗原,是目前自家唯一的选择。因此,在张廷伟献策之后不久,王昭远便密奏蜀主孟昶,力主与契丹结盟,以共抗原。
与王昭远的想法类似,尽管对契丹是否愿意结盟、愿意发兵心里没底,可在这称得上是唯一的选择面前,无论有没有把握,后蜀皇帝孟昶都只能依王昭远之策而行,下出这一招所谓的“妙棋”来。于是,在建隆四年(后蜀大保十年)阴历十一月初,孟昶以为后周皇帝柴宗训祝贺冠礼为名,派遣枢密院大程官、兴**讨击使孙遇、兴州裨将赵彦韬及杨蠲为使,携带大量礼物往开封而来。期间,孟昶亲笔则写下帛书,在其既说明了后蜀与契丹结盟抗周的意愿,亦表示自己这边已然增兵褒、汉,希望契丹能同时挥军南下,夹击原。而后,便将帛书藏入蜡丸,密授予孙、赵、杨等人,命孙遇在出使后周期间,与契丹常驻开封的使节暗通款曲,并在对方的协助下设法潜出开封,前往上京,将“蜡丸帛书”呈予契丹皇帝,劝说对方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