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九章 金陵城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九章 金陵城破 (第2/3页)

煜哪里还敢再有什么犹豫与不决,他一面命人将另一位肱股重臣张洎宣进宫来,一面将自己的儿、年仅八岁的李仲寓叫到身边。待张洎匆匆赶来后,便以以往从未有过的、不容置疑的语气,命其立即陪着自己的儿李仲寓一起拿着降书顺表疾速出城,去向周军乞降。

    尽管以往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可看完周军那言辞强硬、毫无商量余地的最后通牒,意识到自家国主已经再无斗志、一心要降之后,这位素来与陈乔齐名、此前亦一再声称自己要死君王的江南重臣却是一改初衷,表示为了自家国主在献城投降、北上开封后身边能有人为其出谋划策,自己宁肯背负“食言自肥、背弃誓言、贪生怕死”的骂名,今日为国主当好信使、明日与国主共赴京师。

    建隆二年阴历七月二十七巳时三刻,张洎带着李煜亲笔所写的降书,领着年仅八岁、对眼前一切仍然懵懂无知的李仲寓出了宫城,急匆匆前往周军大营乞降,希望还能赶在周军规定的期限之前见到宋国公。与此同时,城外的十四万周吴联军已经在王崤峻的命令下整装列队,准备全面攻城。其,在金陵城南门外来自“飞龙军”各部的四个攻城炮营的七十二门130mm攻城炮业已布列好阵地、装填好炮弹,只等大军统帅一声令下,便与身后及城北、城东的近七百门其它各型火炮一起,对金陵城进行猛烈轰击。

    建隆二年阴历七月二十七日巳时正,随着手怀表的指针指向十点正,端坐于大营望楼之上、依然没有看到前来乞降的江南使者的王崤峻眉头一挑,自座位上站起身形,走到望楼栏杆旁边,一边通过手的望远镜观察金陵城,一边用平静而又不容置疑的语气下令道:“开始攻城。”

    望楼上的传令兵得令后用力挥动手的黄色令旗,王崤峻的命令经过层层传递,最终被送到了每一名参与攻城的周吴联军将士耳。从王崤峻的命令发出,到金陵南门外前线每一名兵士接到命令,大约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在这短暂的停顿过程,王崤峻一动不动的站立在望楼的栏杆边上,直到最前沿的四个攻城炮营的七十二门130mm攻城炮几乎同时发出怒吼,七十二枚130mm攻城炮弹在金陵城南门左近的城墙上炸出七十二朵绚丽而耀眼的弹花,这才缓缓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静静的观看着这场他原本并不愿意发起、并以极大的耐心和善意进行等待,以至不得不一拖再拖的攻城战。

    当第一发130mm攻城弹钻入金陵城坚厚的城墙内部并轰然炸响时,张洎领着李仲寓才堪堪走到距离金陵城南门约莫两百步远的地方。剧烈的爆炸声不但将年仅八岁的李仲寓吓得哇哇大哭,亦令经历过无数军国大事、早就练得宠辱不惊、老成持重的张洎遍体生寒、从坠冰窟,若不是跟在一旁的随从手快将其扶住,这位江南第二重臣只怕就要跌坐于地了。

    好在张洎是见惯了世面的老臣,片刻的失态之后便很快恢复了思维的敏捷、头脑的清明。只略一愣怔,他便一把抓住李仲寓的胳膊,不由分说的将其抱在自己怀里,急声吩咐身边的一众随从道:“此地凶险,随本官速速回宫。”说完,便抱着李仲寓迈开大步往宫城方向疾奔,竟将那些年轻力壮、走惯了路的随从落下好远。

    也幸好张洎反应得快,就在他抱着李仲寓、领着一众随从向宫城方向疾行之后不过几息的时间,一排82mm**便呼啸着落在了他们方才站立的地方附近轰然炸响。

    尽管在发起攻城作战之前,王崤峻已经下令要求各部炮兵在射击时应以城墙及其左近五十步之内为目标,尽量减少炮击可能带来的附带损伤。可炮弹毕竟是不长眼睛的,就算炮手的射击技术再高超,在这种纯粹靠炮手经验、感觉以及简陋射表来确保炮弹精确度的时代,受到风向、风速、炮管状态、发射药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微小差异,同一门炮发射出的每一发炮弹的落点均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是以,这一排原本应该打到城门上方城楼位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