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刘澄劝降 (第2/3页)
一事,穆特尔与钱俶的反应是一样的。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够不动刀兵而拿下城池,算得上是为将者的最高境界。穆特尔虽喜欢疆场冲杀,快意恩仇,却也不是嗜杀成性的屠夫,对献城投降的事情也是乐见其成的。因此,在看完刘澄的亲笔书信后,穆特尔对恭恭敬敬站在自己面前的信使先是温言抚慰一番,随后又给予了不少的赏赐。对刘澄在信提出的一些有关身家性命、官职地位等要求,穆特尔虽然没有当时便满口答应,却也表示会在官家面前为其美言,为其尽力向朝廷争取。那信使得了款待和赏赐,又有了周军大将的承诺,心高兴之余也松了一口气。其在周吴联军大营耐心等到天黑,便带着穆特尔给刘澄的回信偷偷潜回城里,去向自家主帅报喜。
经过几番书信往来,到建隆二年阴历五月初二,双方已就献城一事达成协议,并约定了献城的时间和方式——建隆二年阴历五月初四,润州城四门大开,刘澄率城内所有将佐、官吏及一万守军出东门向周吴联军投降。
协议既定,穆特尔和钱俶自然在城外耐心等待,城内的刘澄却远没有穆、钱二人那般轻松。尽管其在润州城内说一不二、颇有威权,可不管怎么说,献城投降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此时的刘澄固然是铁了心要投降,可事到眼前,要面对下面诸将的质疑、鄙视、不满,乃至批驳、反抗,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没底。只是,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刘澄就是心里在没底,这最后一步也得迈出去。
建隆二年阴历五月初三,刘澄召集众将佐到自己的府内议事。在介绍了卢绦所部全军覆没、金陵再无援军可派等等,在座众人已然知晓的消息后,刘澄喟然一叹,说道:“本留后守城月余,所思所想自是不负君恩、报效朝廷。只是,如今形势严峻,卢虞侯所部在太平村大败亏输,而周军数路大军兵逼金陵,朝廷和国主已无援兵可派。城外周吴联军围城多日,自击败卢虞侯所部后亦是频频调动,只怕不日便会攻城。以周军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