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恩威并济 (第2/3页)
了望依然没有任何动静的江州城东城门,冷冷的对身边的传令兵吩咐道:“开炮。”
随着传令兵手的令旗摆动,一百十门各种口径火炮几乎同时发出怒吼,将一百十发炮弹送到了城头之上、城墙之内。几乎与此同时,城西的曾志林也下达了射击命令,同样数量的火炮将同样数量的炮弹发射了出去。唯一不同的是,西路军的炮弹均集在城墙之上及周边左近,而路军的炮弹却是散布广泛。在轰击城墙的同时,对城内的目标也没有放过。特别是江州刺史府衙署所在之地,更是成了部分火炮的首选目标。一时间,江州城城上城下硝烟弥漫、火光四起,城头守军死伤枕藉,仓皇后撤。城内居民更是哀号惨呼,如没头苍蝇一般四处乱跑,试图躲避那不知会从何处降下的“夺命天雷”。
眼见路军不分兵民的对江州城进行全面轰击,站在高大的临时望楼之上,用手望远镜观察城内动静的曾志林不由得轻轻摇了摇头。他明白这是路军对之前山道遇袭、损失惨重的一种报复,是八哥对之前一段时间情绪压抑、心绪不佳的一种发泄。可这种将因为自己失误造成的损失算到对手身上,拿那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出气,实在不是曾志林所能认同的举动。更何况战争结束之后,这里便会成为后周朝廷的治下,这里的百姓也会成为后周朝廷的民,此时过度的杀戮既不利于今后的统治与管理,更会影响此地的恢复与发展。于是,在炮击开始后不过十分钟时间,曾志林便下令停止射击、步兵攻城,并向城东的路军发出了已经开始攻城的信号。
西路军这边开始发动步兵进攻,为了避免炮火误伤,就算路军和徐绍安这边怨气尚未发泄完毕,再怎么不甘心就此住手,也只能停止炮击,转而也开始派步兵攻城,协同西路军的行动。
说是攻城,实际上在经历了猛烈炮火洗礼,且胡则、宋德明这两名江州城内抵抗意志最坚决的守城将领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先后弹,一死一重伤,无法再继续行使自己的指挥权后,城内江州守军的军心便已经渐渐涣散,斗志也渐渐丧失。而城原刺史谢彦宝的亲信官员和将领此时又重新站出来,说服这些已经被炮火击垮的兵将们要识实务,没必要为了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于是,当、西两路大军的步兵开始攻城时,城内的绝大多数守军都已经放弃抵抗,在那些主张投降的官员将佐的带领下,列队向周军投降。唯一给进城的周军步兵造成些微小麻烦的,只有护着胡则的遗体和昏迷不醒的宋德明退守已然被炸成残垣断壁的刺史府衙署,宁死也不投降的不过区区二、三百胡、宋两将的亲兵家丁。
原本按照徐绍安的意思,既然刺史衙署里面的残存守军宁死不降,那就成全他们,一顿炮火砸过去了事。可一来曾志林对这位八哥之前无差别炮击江州城不满,二来他也是敬重胡、宋二人及其麾下亲兵家丁的忠义和风骨,不愿意再为一场已经有了结果的战斗增加更多的死伤。于是,在如何处理这两百多名胡、宋二将亲兵家丁的问题上,曾志林坚持要先礼后兵,只有当所有的和平手段都不起作用时,再以武力解决。
面对二十弟的据理力争,徐绍安也渐渐从攻城之初的头脑发热状态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此前的所作所为有欠妥当,且有悖于“争取江南民心、以利今后管理”的政策原则,并最终接受了曾志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