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行险的徐绍安 (第2/3页)
的情况。如此一来,军事部和委员会在制定计划时留给各部攻城的时间很短也就不难理解了。
尽管道路难行,按时完成攻克江州的任务很是困难,可徐绍安此时除了催促手下兵马加快行军速度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可用。毕竟自己就是南征作战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之一,此时抱怨计划制定的有瑕疵等于是抽自己的嘴巴,且毫无意义。好在这会儿时辰还不到午,八十来里的路程,对于拥有大量马匹的路军来说,在明天午之前赶到江州城还是能够完成的。而且,根据情报部江州分站提供的消息看,江州刺史谢彦宝乃是做事优柔且贪生怕死之辈。有了武昌节度使杨守忠的“榜样”在那里,这家伙很可能会为了个人的身家性命选择不战而降。估计只要自己带着些许人马往城下一站,连炮都不用架,城里的谢彦宝就会开城投降,较之老二十攻占武昌更轻松、更简单。
任务的紧迫、对己方实力的自信、由于对手的相对弱势而自然而然产生的轻视心理,以及曾志林连登陆、带行军、加攻城,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攻克武昌的开门红在无形给其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得原本就希望江州之战乃至整个南征之战能够速战速决,以避开天气对己方不利影响的徐绍安最终选择了行险之道。
在进入武蛟庄进行短暂休息并与麾下兵将一起草草吃完了非常简单的午饭后,徐绍安下令路军一分为二。其亲率“飞龙军”原本就走在整个行军队列前面的四师二团、师属骑兵团两个营、路军指挥部直属警卫部队,以及“保安军”两个团的骑马步兵组成前锋集团,暂时脱离行动缓慢的重炮部队和辎重部队以及负责掩护这两支人马的作战部队,先行轻装赶往江州,趁着城内人心不稳、趁着守将心思不定的机会迫其投降。而“飞龙军”四师三团、师属炮兵团、师属骑兵团一个营、“保安军”剩下的个团,以及路军指挥部其他直属部分队和后勤辎重部队组成的后续集团则随后跟进,与前锋集团在江州城内汇合。
任谁都有看得出来徐绍安这一临时作战命令与北平军素来所秉持的稳妥可靠的作战方针相背离,并不是一条好的建议。可一方面身为北平军武装力量名义上的副统帅、北平军军事行动的主要决策者之一,徐绍安的命令除了位列其上的王崤峻,以及钱远山、曾志林、王峰等少数穿越团队军事部和保卫部成员外,就连李俊武和张维信如果不是在委员会会议或者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话,都很难予以有效反对。另一方面,作为北平军的一员,路军的将士们对自己的实力也同样拥有极强的信心,绝大多数人也都像他们的指挥者徐绍安一样,坚信江州守军会因畏惧自己的强大力量不战而降。再加上徐绍安率领的前锋集团虽缺少重炮,可兵力也有将近万人。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