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江州之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江州之变 (第2/3页)

起来的浮桥已经稳稳的横跨于大江之上,大周前后近七万大军正一步步向江州逼近,其前锋距离州城更是只有不到一百五十里,谢彦宝心却是再无半点犹豫。这位深受李煜信任的江州刺史转眼间便将拒城死守、以报君恩等等“不合时宜”的想法抛在脑后,决定学习自己的同僚杨守忠,并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等与周军接战、更不等周军架炮攻城便献城投降。

    不过,决定投降是一回事,要将其付诸实施却并不像做出决定这般简单。谢彦宝虽为江州刺史、本地的最高军政长官,可真要举城投降,也不是凭他一个人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说了算的。毕竟在这城内还有其他大小官吏、还有掌握兵马的指挥使、指挥副使等人,若不能征得他们的同意,光靠自己一个人也是不可能顺利将周军迎进城里来的。于是,就在得到周军渡江消息的当天下午,谢彦宝便将一众手下召集到自己府,商讨投降事宜。

    原本按照谢彦宝的估计,面对武昌杨守忠献城投降、周军完成在他们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架设浮桥壮举、数万大军气势汹汹直扑江州的局面,手下的武官员们就算没被吓破胆,主动提出投降的建议,至少也会同意自己献城的想法。可出乎谢彦宝意料的是,其“开城投降”四个字才说出口,那边厢却已然激怒了江州指挥使胡则。

    胡则挺身而起,怒斥谢彦宝道:“吾等历世受李氏君恩,如今国难当头,正是吾辈尽忠效死之时,安可为一己之私而弃社稷于不顾。汝欲效仿杨守忠,吾等却不愿随汝去做那背主求荣、弃土求生的龌龊行径。况且,想那杨守忠虽献城投敌,却也是经历了白沙滩之战、周军炮火轰击城池之后自知不敌,方才投降。而谢刺史你却未战而欲主动献城,较之杨守忠更加不堪,吾等岂能听从。”

    说着,胡则转向身边一众将校,问道:“不知诸位同僚以为胡某所言对也不对,愿不愿意与胡某一起为国尽忠、以死谢君恩?”

    胡则话音才落,旁边的副指挥宋德明及一众校尉便齐声回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