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假道伐虢(完) (第2/3页)
能补救自己错误的办法,就是立即下令撤退,率领剩余的武平军与周军脱离接触,以最快的速度撤回朗州城,而后大家再商量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只是,汪端的愿望虽然很“丰满”,战场的现实却是非常“骨感”。随着后撤回城的命令下达,原本就已处在崩溃边缘的武平军马上就溃不成军、四散奔逃,只恨爹妈给自己少生的两条退,瞬间将撤退演变成了大溃败。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面对如此局面,汪端自知已经回天无术,只好抛开一切,于乱军找到早已被吓得神无主、不知所措的周保权,在亲兵家将的护卫下一路狂奔逃回朗州城。
与此同时,王崤峻也下令在己方军阵两侧待命的两个骑兵团即刻出击,追歼武平军。
这是一场完全一边倒的追击战,骑兵追赶将后背留给自己的步兵,这样的情形已经称不上是战斗,而是彻彻底底的屠杀。从两军对峙的战场到朗州城,三十里的路途上遍布武平军兵士的尸体。五万兵马最终得以逃到朗州城下的只有两万多人,连出发时的一半都不到。而且,由于北平军两个骑兵团一直在后面紧追不舍,所以有战马代步的汪端等武平(湖南)官员将领及少量骑兵率先逃回城内后,便不顾自家大队人马还在拼命往回赶,当即下令关闭城门,命严令城内留守的兵士严防死守,不允许任何人进城,哪怕是自己的袍泽,以防周军骑兵趁势冲入城内。以至随后逃到朗州城下的武平军兵士不但不能进城躲避周军的追杀,反而遭到了自己人的弓箭攒射。
眼见前有坚城相拒、后有追兵紧逼,城下的武平军兵士无不痛骂城内的那些下令关门的臣武将,以及身为这些臣武将之主的周保权。痛骂之后,这些走投无路,对武平(湖南)政权彻底失去信心的兵士们最终选择了放弃抵抗,将手的刀枪弓弩一扔,向紧随其后的北平军两个骑兵团投降。
待到追击的两个骑兵团将投降的武平军兵士聚拢到一起,王崤峻、钱远山等人也率领“荆湖征讨军”主力赶到了朗州城下。随即,在命人将投降的武平军兵士押解到征讨军大营暂时看管起来后,王崤峻便下达了准备攻城的命令。
就在城外的“荆湖征讨军”布开阵势,为攻城做最后准备的时候,城内的武平(湖南)政权上下却早已乱成了一团。一众臣武将在那里先是对之前的大败互相指责、互相推诿,随后又就是战是降各持己见,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意见。而那个名义上的武平(湖南)之主周保权,在见识了周军强悍实力后,这会儿依然处于惊恐状态,除了坐在自己的宝座上发抖外,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更不要提做主拿主意了。
正当众人争吵不休时,进城之后便自告奋勇率军守城的汪端突然带着数百名兵士闯进了议事的大堂。没等不明所以的周保权及其他武大臣出言相询,这家伙便向着周保权所坐的方向一摆手,两名悍卒便越众而出、冲上前去,架起周保权就往大堂外疾走。期间,有两名武将想要上前阻拦,却皆被汪端手下兵士乱刀砍死,鲜血四溅。尽管知道汪端带走周保权绝没有好事,可面对寒光闪闪的钢刀,看着地上犹未变凉的尸体,武平(湖南)其他臣武将却没有一个再敢上前阻拦或者责问,眼睁睁看着已然被眼前的一切吓呆了的主公周保权被带出了大堂,与同样被汪端手下兵卒控制的周保权家眷一起被带出了大都督府。
起初,周保权以为汪端是想将自己献给周军,以保住其身家性命。可很快他就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想像的那样。在将自己和家眷带出大都督府后,汪端及其手下并未前往周军所在的北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直奔朗州南门,趁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