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 (第2/3页)

况。

    在得知对方自西北方向而来,且三万大军人人有马,并装备有大量火器特别是带有不少火炮之后,一个令全天下、特别是原地区所有政治势力均忌惮颇深的名字几乎立即就出现在他的脑海――北平军。放眼当今天下,能有如此规模的骑兵,又装备大量火器的军队,除了北平军又能是哪家。毕竟,大周禁军虽也有一支规模不小、装备火器的“神机军”,可漫说一下让其拿出超过三万匹战马来,只怕在赵匡胤率军在外征战的情况下,集结起三千骑兵对其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朝廷兵马自当从东面来,又怎么可能跑到自家军州西北方向去。

    听完自家儿的分析,李筠一边连连点头,一边却又皱起了眉头。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一直与自己和平相处、井水不犯河水的北平军突然大军犯境,不由得李大节度不去揣测对方到底是何居心,会不会是来夺自家昭义军的。

    对此,李守节却是并不担心。因为,根据来报信的信使所言,这支身份不明的军队进入昭义军后,一不攻城掠地,二不欺扰百姓,只是一味的闷头赶路。而且,更为奇怪的是,其在遇到县城或者稍大一些的镇店时,还会主动避开、绕路而过,丝毫看不出一点想要侵占地盘的意思,反而更像是借道而行的样。至于北平军要借路去哪里,推测起来其实也很容易。只需看一眼山川地形图,便不难做出其目的地很可能是京城开封的判断。于是,李守节在综合分析了各方面情况后,得出了一个令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的结论――北平军此番只是借路而行,其目标则成是京城开封。

    虽说对儿的这些分析和判断比较认同,可一来这毕竟只是猜测,在得到确切消息前,北平军究竟是何企图还存在很多变数。二来,对于对后周朝廷一向赤胆忠心的李筠来说,若北平军此番真的是意在京城、图谋开封的话,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袖手旁观的――特别是在对方要从自己眼皮底下通过时更是如此。因此,在听完自家儿的分析和推测后,李筠立即改变了点兵出征、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的计划,一面下令将上党周边兵马全部调集到前往京城的必经之路上布防,一面还打算马上派人前往京城示警,让后周朝廷有所准备。

    结果,他的这个决定再次遭到了自己儿的反对。在李知节看来,北平军虽然不告而入昭义军显得很是霸道、很是粗鲁,完全不符常理。可一来,其入境后一直秋毫无犯,没有一丝要吞并昭义军或者与昭义军为敌的表现。二来,以北平军的实力,想要逐鹿原、入主开封,虽说不上易如反掌,却也算不得是什么难事。若是对方真有此心,只怕当年幽云之战后便早就借大败契丹人之势,一鼓作气,挥师南下,将开封拿下了,又何必等到今天。

    眼见自己的父亲虽有些被自己说动,却依然在那里犹豫不决。很清楚己方用来思考、权衡的时间其实很有限的李守节,当即上前请求父亲批准自己带人前去侦察、打探一番,以免因为误判而造成双方冲突,并最终影响到自家在昭义军的基业――毕竟,面对与自己这边兵马人数相当、装备远较自家兵马精良、这几年来斩杀、俘获契丹兵将近四十万人马的北平军,同样也只有三万精锐主力的昭义军显然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和把握,自己就算想留住对方也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李筠心固然不愿意自己的儿去冒险,可惟今之计,也只有让其去走一遭,打探到确实可靠的消息,自己才能妥当处置这一突发事件。毕竟,若对方真是北平军,由李守节这个衙内去交涉,远比普通将领更合适也更有效。于是,就在接到“外敌来犯”消息仅仅一个时辰之后,李知节便率领三百亲军离开上党城,顺着官道往西北方向急驰而去――原本按照李筠的意思,打算给自己儿点五千兵马跟随。可考虑到人多了反而容易引起对方误会,在李守节的坚持下,最终随其一起出发的只有节度府的三百亲军。

    事实证明,李筠的担心是多余的。当李守节在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