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 (第1/3页)

    三天时间急进三百余里近四百里,尽管“靖难军”先锋部队不是骑兵就是骑马步兵,炮兵也完全实现了驮马索引、运输,可在保证马力的前提下,能有这样的行军速度也已经是相当少见了。实际上,“靖难军”先锋部队能有这样的速度,既得益于北平军的组织能力,也与昭义军节度使和义成军节度使的“配合”分不开。

    为了加快部队行军速度,缩短开封城经历战火的时间、减少其因城池攻防战而蒙受的损失,穿越团队后勤部在军事部、商贸部、农业部等部门的配合下,对钱远山、穆特尔所率先锋部队的后勤供应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补给模式。

    借由此次南下作战属于原政权内部斗争性质的有利条件,后勤部提出了事先预置、一次性有限储备、就地雇佣的新型后勤保障模式。即,根据此番“靖难军”先锋部队行军路线,事先选定若干地点作为后勤物资的临时供应点,利用战前北平军与后周朝廷依然处于和平共处、互相交流的状态,自显德八年周世宗柴荣驾崩时起,便有计划、有步骤的以正常商贸往来的名义,将经过计算能够满足先锋部队一次补给需要的相应粮草、一次休整所需的甲帐、以及部分用于损耗补充的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输送至各个后勤临时供应点保存,并以一定的兵力秘密驻扎其,以保障物资安全。待到临近南下之日,各个临时供应点再以优厚条件雇佣附近身体健康、手脚麻利、善于烹饪的民妇、村姑,集制作相应数量的饭食,以供先锋部队将士补给和食用。这样一来,先锋部队兵士除个人的武器装备和被服外,只需随身携带至多一天份的干粮,便既可省去以往为保障行军作战而组织的大量辎重运输部队,又可大大增加这支纯作战部队的行军速度。此外,由于每个临时补给点只为“靖难军”先锋部队提供一次性补给,完成任务后便宣告废弃,各种炊事工具、搬运工具等器物也都会被送与那些参与其的村姑、民妇。所以,即便其因此被当地官府发现,对方最终能看到的顶多也就是一些个空空如野的临时简易仓库和有人用过火的痕迹,而不会找到任何有价值的遗留物

    不过,考虑到临时补给点的规模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所以这种补给模式只适用于兵力较少、对行军时间要求紧迫的“靖难军”先锋部队,而由王崤峻亲率的“靖难军”主力依然采取的是传统后勤补给方式――实际上,由于“靖难军”主力的军资补给可以利用永济渠进行水路输送,其运输压力较之用纯陆路方式要小得多,也快捷得多,对这种新型补给方式的需求远不如“靖难军”先锋部队。

    当然,新型后勤补给方式虽可令“靖难军”先锋部队摆脱后勤补给带来的羁绊,大大增加其行军速度,可如果沿途各军、州、县的地方官和守军有意阻挠其前进,其也不可能一路畅通无阻的通过昭义军和义成军所辖地域。钱远山、穆特尔所部之所以能如此迅速进抵卫州,与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或有意、或无意的配合也是分不开的。

    实际上,自打钱远山、穆特尔所部离开沁州、进入昭义军辖境之后不久,身在潞州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便得到了驻扎在两州边界地区的手下将领的快马禀报。而且,当听说对方兵马只有三万左右时,李筠一度还打算点起本部兵马,给这支私闯本军的“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教训教训这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好在,就在他准备传令下去之前,被他的儿李守节及时劝住。这李守节虽不像乃父一般身经百战,可却也是个通晓兵事,且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年轻将领。

    初闻消息,李守节并没有像其父那样一听说有“外敌犯境”便急着出兵,而是觉得在张永德叛乱、赵匡胤平叛、李重进又蠢蠢欲动、大周政局动荡的形势下,这支来路不明的大军突然出现在距离京城并不算远且又远离澶州这个平叛战场的昭义军,其必有蹊跷。因此,他一面劝其父暂缓发兵,一面向前来报信的信使仔细询问了这支“来犯之敌”的相关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