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黄袍加身”(一) (第2/3页)
援,依靠朝廷之外的力量来对付点检大人。”
“寻找外援来对付兄长?”赵匡义很在些不以为然的说道,“当今天下虽群雄割据,可真正有些实力、又与原毗邻的不过江南那个只知吟诗作对、毫无治国本领的草包李煜。漫说柴周朝廷能不能请得动这个死敌,就算李煜真的愿意出手相助,以兄长如今的实力,江南那些软脚兵又怎是我殿前司禁军的对手。”
李处耘闻言却再次摇头,说道:“南兵羸弱,自然不是我殿前司禁军的对手。可普天之下却并非只有这一支兵马可与点检大人麾下大军相提并论。须知,这南兵虽弱,可有一支北兵却是强悍无比。”
“一支强悍的北兵?”赵匡义听了先是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李处耘所指的是谁,当即一摆手,说道:“北平军虽强,可其早已与我方达成默契,不会干预我方成就‘大业’。况且,以北平军之强悍,只怕柴周朝廷对其的防范之心较之兄长更重,又怎么可能‘引狼入室’,命其兵入原来对付兄长。”
“若是在平时,柴周朝廷自然不会去招惹北平军这个煞神。可一旦事涉皇权稳固,眼见他柴周天下有易主的危险,朝廷未必不会去施那‘驱虎吞狼’之计,以北平军来压制、威胁我等,迫使我等接受朝廷的安排,成为其砧板上的鱼肉。
至于北平军当初那些或明或暗的承诺,却是根本不值一提。试想一下,像北平军这般多次出卖盟友,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惜牺牲盟友的小人,又怎么可能真的被那份连字据都没有,光靠双方成员在相互接触几句毫无实质价值的约定所束缚。
想当初,他们赴京觐见世宗时,是何等的恭顺、何等的敬畏,可从世宗手硬夺幽云十州、建立北平军时又是何等的果绝、何等的霸道;世宗北征伪汉时,他们为了保住这股能够用来制衡、掣肘柴周朝廷的势力,可以说是费尽心思、用尽手段。可一旦世宗撤兵,并下旨令其讨伐伪汉,面对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他们却是翻脸快过翻书,当即便毫不犹豫的利用伪汉朝廷对他们的信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对方平灭。至于其与逆贼张永德结盟、借兵的誓约墨未干,便转身将其出卖,借柴周朝廷之手将这一宿敌制于死地的作为,则更是历历在目。前车之鉴近在眼前,不可不防呀!”李处耘言词垦切、甚至称得上是痛心疾首的说道。
虽说在内心里,赵匡义并不完全认同李处耘对北平军的评价,可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确实也有些道理,一时间还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来反驳对方的说法。就在赵匡义细细品味李处耘这番说辞,努力为自己寻找反驳理由的时候,一旁的赵普却早就坐不住了。作为当初派使者造访北平城,与北平军暗联络、隐性结盟策略的提出者和积极实施者,赵普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战略方针被他人指摘或者批评。再加上,两次北上北平城的使者,一个是他的亲弟弟,一个是他现在的妹夫,也使得他更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此项政策的怀疑和不信任。因此,不等赵匡义那边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赵普这边已经出言反驳道:“李押衙此言亦差矣!不错,以往北平军或许干过一些出卖盟友、背弃誓言的丑事,可这并不表示其在与我等暗结盟之事上也居心不良、心怀鬼胎。毕竟,以北平军的实力,若其真有心逐鹿原,只怕早就挥师南下、兵发开封了,又何必等到现在。再者,如今朝廷圣旨已到、削夺点检大人及我等兵权之心也已彰显无疑。此时若不下定决心兴兵自救,难道还要点检大人及我等遵旨而行,回京城去任人宰割不成。”
尽管赵普所言未免过于武断,显得有些强词夺理,可他那最后那两句话却也着实令原本言之凿凿的李处耘无法回答。因为,除了说明北平军无心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