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渐行渐远(上) (第2/3页)
暂时停止的削夺兵权行动再次展开。
当然,在这个讲求“师出有名”的年代,突然无缘无故的将朝廷重臣、军首脑的职权一股脑的给削掉是不符合规矩的――“不教而诛”的事情绝不是一个明君可以干的事情,哪怕这位君主只有岁。是以,相关的削夺军权的工作是伴随着对朝武大臣的一系列封赏行为,采取明升暗降、以虚代实的方式来进行的。如,在加封原右羽林统军、权邢州节度使、检校太保、赵匡胤结义兄弟李继勋为邢州节度使、检校太傅的同时,撤消了其右羽林统军的职务;在加封原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赵匡胤妹夫高怀德为夔州节度使、检校太保的同时,撤消了其虎捷左厢都指挥使的军职,等等。而这些空出来的军职,除少部分由被撤职将领的副手直接升任外,其他大部分都是由侍卫亲军司被认为非赵匡胤、张永德等人党羽、且官职相近的军官来接任。这样一来,既消弱了赵、张等人的势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殿前司诸军的战斗力。
朝廷的种种削弱兵权的举措,令刚刚因为柴荣驾崩而略微松了一口气的张永德、赵匡胤等人再次紧张起来,真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朝各方势力一面动用自己能够动用的所有能量,对削弱兵权的动作予以阻碍和拖延,一面开始全力应对、积极准备,意图在事无挽回时铤而走险,以武力来解决自己所面对的所有难题,实现自己那“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这样一来,雄据北方、有足够实力与能力对开封政局施加影响的北平军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尽管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已经打探到了不少有关北平军对开封政局动荡可能抱持的态度的消息,大致能够说明北平军其志并不在原。并且北平军在柴荣驾崩的同时还出去大军进行北征,对契丹人大打出手,也从另一个角度有力的证明了北平军志在塞外、志在灭辽。可自己不久后要干的事毕竟是关系到自己、关系到自己的家人、关系到自己的手下与党羽的身家性命的大事,在真正将其付诸实施之前,必须要百分之百的确认北平军不会进行干预、必须要解决一切的后顾之忧。所以,无论是张永德,还是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