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进兵太原城 (第2/3页)
击沁州军民的人心士气、削弱沁州本地的防御力量。
而柴荣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固然是觉得仅仅发兵征讨沁州只是治标而不治本,与其如此,不如一鼓作气灭掉北汉,彻底断了这些“墙头草”式的地方势力的后路,方才能保证大周的稳定。另一方面,却也是囿于幽云之战刚刚结束不久,后周军因为在幽云之战后半段毫无建树的表现,以及当所谓“幽州义军”如秋风扫落一般横扫数十万辽军时,自己却只会屯兵于幽州城下看热闹的尴尬处境,且最终只能眼看着所谓的“幽州义军”的领导者“清园”兄弟将幽云十三州和平、滦、营三州之地硬生生从自己手抢走而士气低落,根本不适宜在这么短的时间间隔下再次出兵。leduwo因此,面对诸多北汉降将的再叛,柴荣只能是暂时的忍气吞声,直到上一年幽云之战对军心士气造成的不良渐渐消退之后,这才再次挥师北上,以雷霆之势来严惩那些首鼠两端、左右摇摆的地方势力。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过结,所以当李廷诲面对城下杀气腾腾而来的后周军,在情知自己根本不是对方对手的情况下,向后周伐汉大军前军两员大将张藏英和刘光义提出愿意再次投到后周朝廷麾下时,张、刘二人根本是理都不理。而是指挥手下兵马将沁州城一围,便开始在城下架炮列阵,准备攻城了。
眼见城下的周军根本无意接受自己投降,情知因为自己的一叛再叛已经很难再获得对方的信任,李廷诲也就绝了委曲求全,卑躬屈膝的念想,把心一横,拿出当年打下这份基业时那股东挡西杀、悍不畏死的劲头,一面指挥手下兵将严守城池,一面派人冲出包围,去向北汉朝廷求援――尽管李廷诲很清楚求援的结果很可能是一无所获,但在他看来,这至少也算是自己向北汉朝廷、向皇帝刘钧表明誓死守城决心的一种表现。
事实证明,李廷诲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北汉朝廷接到他的求援信后,虽然也很想派兵予以支援,但却是有心无力――太原城内的兵力连守城都有些勉强,更遑论去支援沁州了。尽管也有大臣提出是不是可以向北平军借兵来解沁州之危,但这一建议甫一提出便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且不说当初秘密结盟时北平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