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北平军节度使(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章 北平军节度使(下) (第2/3页)

来,朝廷绝不会亏待汝等功臣。”

    听柴荣如此说,王崤峻便知道关键时刻到了。柴荣既然要他提要求,自然是希望能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让自己漫天要价,而后他才好坐地还钱。不过,王崤峻并不想给柴荣这个机会,如今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若是能够让对方主动按照此前所上“万民折”的内容封给自己及众兄弟官职,那么自己这些人在旁人眼的声望与口碑应该要好于自己向柴荣邀功请赏。

    因此,柴荣那边话音刚落,王崤峻便答道:“陛下明鉴。leduwo臣及臣的兄弟之所以散家财、兴义师,响应朝廷大军,将契丹蛮夷赶出幽云十州,乃是顺天应民,是为了幽云百姓早rì脱离苦海、免遭兵火荼毒,绝非贪图一己私利。如今大功告成,吾等兄弟愿解甲归田,做一个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富家翁,绝无半点贪恋权位的打算。”

    虽然王崤峻在说这番话时语气极其诚恳、态度极其坚定,丝毫看不出任何口不应心的迹象,但御案之后的柴荣却是一个字都不相信。在柴荣看来,对方越是这般推辞、拒绝,其内心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就越强烈。如若不然,对方也不会鼓动幽州当地的士绅百姓写“万民折”了――要说前rì递上来的“万民折”与“清园”兄弟一点关系也没有,柴荣是打死也不会相信的。

    如果此时站在那里向自己侃侃而谈的不是王崤峻、徐绍安,而是其他任何一名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向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正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机会削弱藩镇实力、将地方政权收归朝廷所有的柴荣会毫不犹豫的来一个“借坡下驴”、“顺水推舟”,“勉为其难”的答应对方的请求,赐予对方高官厚禄却不给其任何实质权力,将其接到京城去舒舒服服的过下半辈。只可惜,这会儿站在他面前的是王崤峻和徐绍安,是手握重兵的“清园”兄弟的首脑人物。漫说对方根本没有退隐山林、做一个富家翁的打算,即便对方真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在思虑再三、反复权衡之后恐怕也不会同意对方的这个要求。因为纵观唐末以来的历史,属下兵将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鼓动甚至是胁迫主帅铤而走险、举旗造反的例层出不穷。远的不说,本朝太祖能够荣登大保,也是以其麾下将士为了自身的利益,将黄旗裹在太祖身上作为发端的。

    所以,不管王崤峻在那里说得多诚恳、多真实,柴荣也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他想“功成身退”、“解甲归田”的要求的。不然的话,谁也不敢保证那些驻扎于幽州周边、对朝廷大军呈包围之势的数路“清园”私兵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来。于是,不等王崤峻再继续表明自己及自己的那些兄弟对大周是如何的忠心耿耿、对名利是如何的淡泊,柴荣便一摆手截住对方的话头,说道:“爱卿此言差矣。须知,朝廷法度乃是‘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爱卿及爱卿的兄弟们为朝廷立下大功,朝廷自当论功行赏。如若不然,不但朝廷会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