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万民折(上) (第2/3页)
御帐之内举行。而柴荣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一是由赵匡胤向一众臣武将介绍一下其此前前往榆关(山海关)犒劳“清园”兄弟所辖“幽州义军”的情况,二是要与群臣商议一下该如何安置“清园”兄弟及其麾下数万人马。
在此之前,穿越团队武装虽然在保兴庄一战成名,但由于当时后周军大营与契丹军大营之间尚有一段距离,后周君臣对穿越团队武装的印象还只停留在保兴庄之战那持续了小半个时辰的隆隆炮声,以及在炮火打击下处崩溃状态如没头苍蝇一般四处乱闯、四散奔逃的契丹军败兵。leduwo现在,当他们听赵匡胤绘声绘sè的讲述完其在榆关(山海关)的所见所闻后,那种火炮shè击时的雷霆万钧之势、火枪打响时有如疾风暴雨般泼洒向敌军的弹丸、契丹士兵被炮弹和炸弹击时粉身碎骨的骇人场景,一幕幕的在柴荣及其一众武大臣的脑海之浮现出来。这样的场景在听得人热血沸腾的同时,却也令后周君臣暗生寒意。
能以不过区区五千人马将契丹十万大军——尽管其有一半是乡丁和役夫——杀得大败亏输,几近全军覆灭,这是何等的骁勇强悍。即便是以柴荣的自负以及对手下禁军实力的信任,也不认为五千禁军——哪怕这五千禁军都是“神机军”——可以与十万契丹军对抗。如果周军真有这样的实力,当初也就不会在保兴庄与萧思温的七万人马对峙不前了。
如果换一个人讲述这些事情,后周君臣还有可能会怀疑讲述者是在有意夸大事实,为“幽州义军”的脸上贴金,可这些话从能征惯战、功勋卓著、深受柴荣信任、向来以信义著称的赵匡胤嘴里说出来,不由得后周君臣们不相信。听完赵匡胤的讲述,不止一名大臣在心暗自庆幸,幸亏“清园”兄弟对朝廷来说是友非敌,不然的话,以其现在幽州附近驻扎的近两万兵马,想要对付朝廷的这八万大军岂不是有如砍瓜切菜一般的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说,朝廷大军屯驻幽州城下不但不会对“清园”兄弟及其麾下“幽州义军”造成任何威胁,反而会成为对方向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更何况这筹码之还有五之尊、绝对不容有失的大周天。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清园”兄弟是绝对不能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