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交涉(中) (第2/3页)
到百人。而他们取得的成果却是斩杀三万余人、俘虏三万余人,这样的战绩放眼古今都是难得一见的。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赵匡胤并不认为现在的周军有实力与其一决高下。真要开战,只怕这八万周军便是幽云辽军第二。
另一方面,虽然徐绍安“畏罪逃离”周军大营,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清园”兄弟似乎并不打算与周军为敌,或者说是并不打算主动与周军为敌――这一点从“清园”私兵追击逃向南面的辽军溃兵时非常谨慎,追到距离周军先锋大营左近便停止向前,任由周军处置辽军溃兵就可看得出来。不管今后幽云形势如何发展,至少现在周军与“清园”私兵还是友非敌,双方暂时还能和平相处。leduwo如果朝廷这边因为徐绍安欺君而有所动作,那么现在这种脆弱的和平状态就可能会立即崩溃,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双方兵戎相见。到时候,漫说是将徐绍安捉拿问罪,恐怕八万周军、包括现在帐的所有人,还能不能活着回到开封都在两可之间。
一念及此,赵匡胤不等柴荣对张永德的说辞有明确表示,连忙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目前‘清园’兄弟是敌是友尚未明确、其暗蓄私兵是图谋不轨还是臂助朝廷尚无定论、徐大人此去是‘畏罪潜逃’还是为我大军筹措粮草亦在两可之间。如今‘清园’兄弟既已大败辽军,又并无明显反迹,且当初徐大人所立军令状也是承诺两rì内为大军筹措十rì军粮,并将‘清园’私兵交由朝廷统辖,眼下时限未到,陛下若此时下旨惩办徐大人、剿灭‘清园’私兵,只怕既不能使‘清园’兄弟心服口服,也难服幽云百姓之心。臣以为,为今之计,当是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方才是万全之策。”
“这……”一方面赵匡胤所言确有一些道理,另一方面柴荣对“清园”私兵的实力也有些忌惮,因此听完赵匡胤一番陈说,原本被张永德说的有些心动的柴荣又开始犹豫了起来。
眼见官家的心思又有些动摇,张永德一边心暗骂赵匡胤处处与自己对着干、时时包庇“清园”兄弟,一边抢白道:“欺君罔上、暗蓄私兵,这不是要谋反又是什么?若依赵大人所讲,难不成要等到‘清园’兄弟挥军来攻,才算是图谋不轨、居心叵测吗?赵大人如此包庇、回护‘清园’兄弟,莫非是与他们暗通款曲不成?”
张永德这几句话称得上是诛心之言,虽然柴荣是个明君,但遇到这种可能会威胁自己皇位的说法却也少不得要在脑袋里多转几个弯。赵匡胤自然明白这一点,但他也明白此时自己绝不能表现的气急败坏,不然的话,不仅会越描越黑,还会将会议的方向从徐绍安和“清园”兄弟那里转移到自己身上。一旦到了那一步,那么自己为了避嫌可能不得不退出讨论,将军议的主动权交到张永德手。到时候,不但自己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而且还会极大影响自己在当今天心的地位,绝对是得不偿失。
因此,赵匡胤闻言立即据理力争道:“陛下明鉴,臣对陛下、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天rì可表。臣之所以不同意张大人的建议,完全是为了陛下和朝廷着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