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 造还是不造 这是个问题(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二章 造还是不造 这是个问题(中) (第2/3页)

的射击方式下,每挺重机枪的射速大约是一百五十发到二百发每分钟,而轻机枪的射速也能达到一百发每分钟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场持续半小时的战斗,每挺重机枪要消耗四千五百发弹,而每挺轻机枪则要消耗三千发弹。

    尽管兄弟我对‘飞龙军’的具体编制并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军事部的兄弟们打算将这两款机枪装备到哪一级部队。但以常理推断,轻机枪至少要装备到连,重机枪至少装备到营,而且每个连、每个营装备的数量绝对不会只有一挺。估计少则两挺,多则四、五挺。leduwo按照这个假设来算,整个‘飞龙军’就要至少装备超过一百挺轻重机枪,其一次等规模、持续半小时的战斗,就会消耗掉三十余万发弹。而现在武器科开足马力,日夜不停的生产,每个月的弹产量也只能达到五十万发。也就是说,一百挺轻重机枪半个小时的射击,将会消耗掉超过团队月产量百分之十的弹。如果这样的战斗多打几场,只怕用不了一个月时间,咱们的士兵便会面临有枪无弹的尴尬境地。”

    对于周磊的这个说法,军事部诸兄弟则完全不同意。作为即将展开的幽云之战的直接参与者,作为即将与强大的辽军进行血战的“飞龙军”的实际指挥者,以钱远山为代表的军事部,对机枪这种可以提供持续火力,能够使己方在火力对人力的力量角逐占据优势地位的新型武器,自然是要大加赞赏,并热切斯盼其能早日装备“飞龙军”。

    因此,钱远山等人在对装备机枪表达出绝对拥护态度的同时,甚至提出应该按照前世步兵的装备习惯,将轻机枪装备到班,将重机枪装备到连。这样一来即便是面对数倍乃至数十位于己的敌人时,“飞龙军”也有把握战胜敌人,或者至少可以在优势敌人面前全身而退。毕竟成军时日有限,总人数只有一万五千人的“飞龙军”是承受不起大规模伤亡的。所以,钱远山在反驳周磊的说法,说明装备机枪的重要性时,反复强调的便是敌我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以及对方骑兵规模庞大,而己方依然以步兵为主的实际情况。

    他说道:“一方面,二哥刚才所列举的数据虽有一定道理,但说到底还只是一种推测,是一种仅仅基于科研试验得出的结论。这样的试验只是基于试验室的环境,是一种在人为设置的框架内进行实验并加以推测的结果。试验室数据只能用来参考,却不能作为机枪是否装备‘飞龙军’的依据。

    另一方面,‘飞龙军’经过多次扩军后,虽然人数已经比初建时增加了数倍,达到了一万五千人,但这只是与自身的纵向比较。如果横向来看,‘飞龙军’今后的主要对手是幽云十州的辽军。从情报部提供的各种数据来看,幽云之地的辽军现有的正规军应在万左右,而其地方武装,也就是乡丁的数量则达到了约三十万。在人数的对比上,‘飞龙军’依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就算在钟员外的游说之下,幽云之地的大部分汉人官吏能够站到咱们一边,不会与咱们为敌,其手下所能掌握的兵将也是以乡丁为主,不会触及到契丹人在本地的主力部队。也就是说,在幽云之战,‘飞龙军’需要以一万五千人对战辽军的万人,兵力比是一比四。虽然现在的‘飞龙军’已经完全实现了火器化,并且有火炮助阵,但考虑到辽军主力几乎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