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通天之路(九) (第2/3页)
知道咱们的徐八哥会是什么反应。
不过,别人给他留面,林小雨却不会顾忌这些。因此,她一边笑,一边数落徐绍安道:“说你是个大老粗,你还总是不承认。让你平时多向七哥请教请教,你也不上心。我记得七哥曾经说过,赵匡胤黄袍加身应该是四年多以后的事。所以,就算驿站里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也应该在四年多以后才会出现,怎么可能现在就立在驿站前面呢。”
徐绍安被林小雨教训了一番,明白是自己把时间前后顺序搞混了。虽然在兄弟面前丢了回人、现了回眼,但他这人生性就大大咧咧,特别是在只有兄弟们在的时候,对这些面上的事一向也不怎么放在心上。leduwo因此,这家伙满不在乎的一挥手,说道:“嗨!这不就是早几年晚几年的事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咱们这些人都能跑到这个地方来,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依我说,没准这赵匡胤用不了四年多就‘黄袍加身’了。也没准这家伙点儿背,还没来得及披黄袍呢,就已经被柴荣把脑袋给砍了。世事难料嘛,兄弟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徐绍安的新论断再次引起了兄弟们的骚动,不过这次张维信却没有继续笑,他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保持安静,然后说道:“虽然老七前边的‘奇思妙想’比较雷人,但他后面这段话却有几分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历史走势的了解是咱们的一种优势,可以帮助咱们做出有利于自己对重大事件的判断。但从另一方面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劣势,也可能会限制住咱们的思路。正如老八刚才说的,既然咱们都能到这儿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
所以,大家以后行事一定要谨慎,不要仗着自己熟悉历史走向就轻易做决定。特别是在与某些历史名人接触的时候,更要加倍小心,绝不能以书本上的记载来代替自己的判断。咱们马上就要进开封城了,在那里碰到历史名人的机会远比良乡多得多,因此我希望兄弟们能记住我刚才说的话,以免为自己、为团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老七说得很有道理”王崤峻在一旁补充道,“趁这个机会,我也想提醒兄弟们一句――这里不是良乡城,大家行动做事一定要谨慎小心。”
王崤峻和张维信的连番告诫,使众兄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开始仔细回味王、张二人话的意思。这样一来,整个“夜游团”的气氛就变得不像刚才那么热闹了。张维信见状,怕扫了徐绍安的兴致,便开导道:“大家别光低头琢磨自己的心思,咱们既然大半夜的不睡觉跑到这儿来,怎么着也得好好看看这座驿站呀。虽然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发生的偏离,但有些大的趁势还是不会变的。在出现一位像赵匡胤那样的人物之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肯定还会继续下去。
所以,即便这个时空的赵匡胤真像老八说的那样,还没来得及‘黄袍加身’就丢了性命,也可能会有其他的‘孙匡胤’、‘李匡胤’什么的冒出来,同样在这里或者别处上演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甚至到时候,没准咱们还是参与往某个人身上披黄袍的一分呢。”
张维信的话再次提起了大家的兴趣,众兄弟重新把注意力集到了不远处的陈桥驿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评点了好一会儿。期间不乏一些惊世骇俗的观点,甚至有人开始意淫着在见到柴荣之后没准会被加官进爵,成为周国的大臣,从而在未来某位牛人“黄袍加身”的时候,自己也能捞一个“从龙功臣”当当。
见众兄弟的思路越来越宽广,说出来的话越来越放肆,王崤峻、张维信不得不出言阻止。毕竟这是个乱说话会被治罪的时代,而这里又是周国的核心地区,大家还是应该小心为妙。因此,在警告众兄弟不可胡言乱语后,眼看着时间已经接近三更,大家便在王崤峻的催促下返回客栈休息。
第二天一早,“代表园”与赵家的人都早早起床,整理好各自的车马行李,吃过早饭之后便踏上了通往开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