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章 才子一见佳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二章 才子一见佳人 (第2/3页)

识的感觉。这令张维信很奇怪,仔细一琢磨便找到了原因――这位黄姑娘与自己在前世的妻在体态相貌上有些相似,更确切的说,是与学生时代妻的样貌比较像。如此一来,自己看她觉得眼熟也就不奇怪了。而这种熟悉的感觉也使张维信的心理起了变化,对于徐绍安拿他来忽人的事情也不那么在意了。

    听到黄莺儿的夸赞后,虽然并不情愿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了剽窃者,但也不愿在美女面前承认自己不是真正的作者,于是赶忙谦逊道:“这首词确是贫道所作,不过是前年秋自娱之作,实不敢称绝妙好词,黄姑娘谬赞了。有唐一代留传下来的名作佳句,哪一首不比贫道的拙作强百倍。”

    黄莺儿对他的谦逊却不以为然,说道:“张道长过谦了,以小女看来,道长的这首词与那谪仙人李白的《夜吴歌》,白居易的《长相思》,温庭筠的《忆江南》相比并不稍让,且更加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感情。leduwo”

    张维信听她开始把自己跟李白、白居易相比了,自然是不敢当,忙道:“贫道哪里敢和这些前朝大家相比,姑娘太抬举贫道了。不要说他们,就是姑娘于诗词一道的见解,贫道恐怕都难以企及。日后若有机会,贫道还要向姑娘请教。”

    黄莺儿被他恭维得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张道长过誉了,小女何德何能,哪里敢当。到是希望道长日后能不吝赐教才是。”

    张维信本于诗词一道就没什么研究,听这位黄姑娘说得头头是道,似是此行家。自己唯一的本钱就是会背一些名作,真正理论上的东西就知之甚少了。虽然这黄姑娘声音很好听,听她说话也算一种享受,但再这么争论下去,恐怕自己很快就会黔驴技穷了,必须赶快转换话题。

    他心里这么想,却不知道旁边的梁岳已经打算抢他的话头了。自从黄莺儿进门,梁岳就一直在观察她,而且越看越觉得这个女非同一般。以他对这个时代女的了解,既便是大方如钟淇那样的小辣椒,初次见面就被这么多陌生的男人连眼都不眨的紧盯,也会有些不好意思或者扭头不理甚至不知所措。可这位黄姑娘不但没有丝毫的不适应,反而面色如常,泰然处之,甚至微笑着与他们对视。如此有违常理的反应只能说明,这位黄姑娘经常经历这种情景,早已习以为常。

    而且在第一眼看到她时,会觉得她是那种清新靓丽的阳光美少女。但仔细观察,在她俏丽的外表下,却能感受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妩媚,一种男人难以抗拒的**力。另外她的一举手一投足,无论是微笑还是品茶,都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恰到好处,换句话说就是表现得太过完美了,好像是经过精心设计以及千百次的练习,分寸拿捏的非常到位。如果说大家闺秀在行为举止上也会接受一些训练,但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在一群陌生人间,依旧能够表现得这么从容,这么镇定自若的却几乎不可能。况且真要是高官显贵家见惯了世面的小姐,也不可能在客栈一住这么长时间,身边却只有两个家人跟着。以他从张维信和玉虚、清尘等人那里得到的,关于这个时代女性的各方各面的信息,以及他在前世接触到的一些女性的特点判断,他有一种感觉――这个黄莺儿姑娘恐怕更有可能是一位风尘的女。若不是她看张维信时,眼神里确实带着倾慕之情,梁岳都要怀疑她是被有心人专门派来刺探他们这些穿越者的探了。

    于是在张、黄二人互相恭维的间隙,梁岳抢先开口了:“贫道听林师姐说,黄姑娘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音律更是极有造诣,想必一定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了。贫道冒昧的问一句,黄姑娘从扬州来这么远的地方,待了这么长时间,家怎么能够舍得?”

    听他这么一问,原本兴高采烈的黄莺儿瞬间神情黯淡了一下,虽然这种神情很快就被略显哀伤的眼神所取代,但是这点小变化并没有躲过梁岳的眼睛。黄莺儿略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不瞒这位梁道长,小女家当初确也算是大户人家。只是父亲早亡,母亲也于数月前去世,眼下只有一个亲如叔叔的管家,以及我当哥哥看待的管家的义和一个亲如姐妹的侍女在身边。此次来幽州原本就是想投靠亲戚的,哪知亲戚去年已经亡故,其家眷也已搬离此地。没奈何,小女只好让哥哥去周国开封寻另一位远亲。如果能找到,还可以倚为臂助,为我等在开封找个容身之所。如果找不到,就只能靠自己了。好在小女父母还留下一些钱财,在此地或者幽州城置办些房产做些小买卖,却也不必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