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7. 红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77. 红薯 (第2/3页)

可惜,笑着说:“刚娃,你还是捡红薯吧,拢拢堆,等会好装袋。”

    孙刚呢,也只好耷拉着脑袋去捡红薯了。

    那些状如羊『奶』子的红薯,饱满丰盈,一嘟噜一串,躺满了一地;有被锄头破了口的红薯,『乳』白的汁液从断裂处冒出,状如『奶』水。

    忙了一会儿,孙爸把镢头倒立过来,用小石子刮着上面粘粘的土,说:“刚娃,歇一歇啊。”

    接着就点了一根烟,深吸一口,缓缓吐出。他望着满地的红薯,满怀喜悦地说:“人不辜负地,地就不辜负人。”

    爸爸的情绪,像他嘴里吐出的烟,轻轻飘向半空,散开了。

    小时候,孙刚和哥哥跟着爸爸妈妈下地的时候,就是捡红薯的,根本刨不好,经常把红薯刨的伤痕累累。

    其实小时候他们兄弟俩,和村子里其他小孩子一样,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到地里挖红薯有一个更为隐蔽的原因:那就是在红薯成熟的时节,地里总会出现一些来自其他乡镇地区来卖甘蔗的人。

    那时,孙刚家乡没有人种甘蔗,田里地里不是水稻麦子等庄稼,就是红薯『玉』米等作物,根本就没有那些当时孩子们看来十分好吃的东西。

    跟在爸爸妈妈身后捡着红薯,眼角却在关心着远处有没有人挑着甘蔗的担子向地里走来。

    孩子们的耳朵也支棱着,想听到来自甘蔗贩子的叫卖声:“红薯换甘蔗喽!红薯换甘蔗喽!”

    只要听到这声音,满身的疲惫就会立即消失,欣喜地眺望着声音飘来的方向,也不管能不能看见,就使劲儿地朝他招手,希望他能看到他们。

    而甘蔗贩子也往往最能发现孩子们这几双急切召唤着的小手,绕过几道田埂,翻过几座低矮的山陇,快速地朝地里走来,肩上的甘蔗挑子随着脚步晃晃悠悠的,很是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每到这时,孙爸就会拣出几串红薯,『交』给甘蔗贩子,那贩子也就放下了肩上的甘蔗,让孙刚他们自己挑选篮里已经切断的一节节『诱』人的甘蔗。

    咬一口甘蔗,使劲儿地嚼几下,那甜甜的汁水啊,顺着喉咙一直流到心窝窝里。

    红薯高产出、高回报,同一块地,种红薯比种『玉』米能多打数倍粮食。因而在生活不求好单求饱的年代里,红薯最能体现大地母亲般的情怀,慷慨恩赐于乡下人。红薯可以出售用来换粮食,可以果腹以弥补当时大米白面的不足。

    附近很多家庭都是全体出动,别人种的较多,都是几亩几亩的。半大的孩子在前面用镰刀割掉红薯秧子,大人们在后面用头或者三齿钉耙刨红薯,老人们负责清理红薯身上的泥土,然后一堆堆归拢。

    家里带来的袋子早盛满了红薯,上头还裹满新鲜的泥土。

    孙刚家里就几分地,他和爸爸一天时间就把红薯全收回家了。

    红薯到家了需晾上一段时间才能下窖,所以家里只要有空的屋子都堆放着红薯,简直到了无处下脚的地步。

    接下来还要挨个分类,小的或刨伤的,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