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7.三伏天(求订阅收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17.三伏天(求订阅收藏)- (第2/3页)

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三伏天”最大的特点是高温、高湿和高热。

    进入伏天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也就最热了。

    不过,不少农村人,小小的年纪就已经会背伏天的饭谱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jī蛋”。伏天吃面食这一习俗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入伏的时候,正是chūn小麦上市之时,也叫“新麦”。新麦磨成面,做热汤面吃,吃完发一身汗,很多“恶月”时积累的“寒湿热邪”(身体因为气候原因产生的不良物质,比如暑气,湿毒之类)可随汗排出。同时,新粮营养丰富,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虽说伏天难挨,不过伏天也是农作物生长的旺季。一直生长在农村的孙刚,童年对于农耕知之不少,还知道傻吃,以至于小小的年纪,伏天的饭谱背得滚瓜烂。

    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jī蛋”。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要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早些年除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jī蛋”,那时还有句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那时没有蔬菜大棚,也没有反季节蔬菜,农作物倒茬换季,市场上的蔬菜必然有个断档期,不过头伏蔬菜断档并不明显,因此头伏那天要想吃饺子,饺子馅的选择还是tǐng充裕的。

    老百姓对于吃顿饺子也没有奢望,饺子馅只要有ròu有菜就不错了,一般家庭并不要求吃一个ròu丸儿馅的,当年管猪ròu大葱或猪ròu白菜馅的饺子,称之为一个ròu丸儿馅的。即便吃一顿素馅饺子也很满足,但不管怎么着,饺子馅也得有蔬菜。

    还没入伏,孙妈就张罗着吃饺子,当然用的是今年的新面。

    孙刚在和面的时候稍微放一点黄豆粉,黄豆粉是大豆炒后去皮、磨制而成的粉末。既能让面团弹『xìng』更好,又能避免粘连,还能提高饺子皮蛋白质含量,还会提高蛋白质质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饺子馅千万不要做成全ròu丸的,féiròu要少。孙刚加入不少菌类、jī蛋和蔬菜,减少猪ròu的比例。

    这样做出来的饺子,口味清淡鲜美,营养价值也更高。再加一两盘凉拌野菜佐餐,加点蒜泥和醋,杀菌又爽口。

    然而到了二伏,市场上的蔬菜明显少了,许多菜车上都是冬瓜和茄子,大家餐桌的蔬菜特别贫乏,经常是煮茄子,外加一个熬冬瓜。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儿时的那个饭谱,不知道这个饭谱诞生于何年何月,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创作,这个饭谱能够在二伏和三伏巧妙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