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孔孟之道阻碍中国发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9、孔孟之道阻碍中国发展? (第2/3页)

不是从欧几里得几何学发展出来的。牛顿、莱布尼茨和他们的先辈们为了适应当时运动学、弹道学、光学和天文学的需要,大胆的不顾欧几里得关于严密xìng的要求,而发明了微积分。在微积分建立以后,反对微积分者正是那些受到欧几里得几何学束缚的人。关于这一点,在斯科特的《数学史》中有详细地记载。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虽然是按《几何原本》的模式写的,但那只是形式,牛顿自己曾经说过,读了《几何原本》对他没有多大帮助。

    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

    《科技中国》: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的思维得以系统和jīng密,并成为近代科学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一般认为,在中国古代没有对于推演法的重要认识,即中国传统文化里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对此很想听听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n,席泽宗:在杨振宁先生的几次演讲中,杨先生都反复地提到了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有关。我不是很同意杨先生把原因归结到人们的思维和知识层面上来。

    逻辑和语法一样,是从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正如许多人没有学过语法也会说话一样,中国古代没有写出逻辑学著作,不等于中国人不会逻辑思维。再者,逻辑的严密xìng并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xìng,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利斯多的逻辑学,对上帝的存在做出了五大证明,难道上帝真的存在吗?与此相反,作为近代科学开始的一系列新发现,却不是用逻辑推演出来的。如果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还用了传统的方法,即逻辑的论证,维萨留斯则完全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得出和旧观念相反的结果。哈维对血液循环的发现,伽利略对木星卫星的发现,都与三段论法毫无关系。伽利略认为,在物理学中,基本原理必须来自观察和实验,逻辑和数学只是实验数据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对先验目标的追求。这正是近代科学方法的jīng髓。再看看希腊人是怎么说的?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第七卷中说:“一个真正的天文学家不必去思考昼夜长短、rì月运动以及其他天体的任何事物。在建立真理时,考虑这样多的事业是愚蠢的。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如果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研究问题,那就要把星空抛在一边。”接着,他又引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话说:“声学的老师们想比较他们仅仅能听到的声音的和谐,这种试验也和天文学观测一样,是白费力气的。”

    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没有推演法并不构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周易》与孔孟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不同的

    《科技中国》:在中国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周易》、孔孟之道,究竟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席泽宗:李约瑟认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三大哲学思想体系是yīn阳理论、五行理论和《周易》,前两者对科学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而《周易》的那种jīng致化了的符号体系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灾难xìng的障碍,它诱使那些对自然界感兴趣的人停留在根本不成其为解释的解释上。没有一种是以任何形式为《周易》的观点进行辩护的,或是要减轻它对中国科学思维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的。李约瑟对《周易》的评价我基本是赞同的。从天文学的发展研究来看,《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是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对那些盲目夸大《周易》作用的观点,如有些学者把现在发现的遗传密码、量子力学等等都用《周易》来解释,我更是不能赞同。

    我认为,《周易》的影响没有孔子的思想影响大。《周易》是一本哲学著作,一般人很难读懂,而孔子的思想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