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王莽与儒家的乌托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17、王莽与儒家的乌托邦 (第1/3页)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划分“大同”与“小康”,把“天下为公”的“大同”视作最高的理想境界。如,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藏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茂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然而,孔子的思想,是一种朴素的乌托邦,根本就无法实施。在孔子的时代,楚国的隐士接舆讥讽他不识时务。司马迁在《史记》中甚至记载说,郑国人认为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也就是说,在当时,大家并不接受孔子的那一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孔子推销的那一套根本就没有市场,这样的产品积压了,要么任其腐朽,要么扔掉。但是,孔子依然顽固地推销,直到去世。可惜。

    这些空想,孔子推销不出去,“亚圣”孟子也没有推销出去。孟子碰到三个国君,一个齐宣王,一个梁惠王,一个梁襄王。孟子讲“王道”,齐宣王感到头痛,一个劲地说自己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