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法显与《佛国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4、法显与《佛国记》 (第1/2页)

    法显(约337―422),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人。东晋名僧、旅行家、佛经翻译家。原有兄长三人,均不幸夭亡。其父恐灾及法显,三岁时就剃度他为沙弥,二十岁受大戒。他自幼受佛教教育,志诚行笃,常以律藏残缺为憾,誓志前往天竺求取经律。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显抱著求知的强烈愿望和虽死无憾的决心,与同学慧景、道正、慧应、慧克等十一人结伴同行,从长安出发,西行求经。一个月后,到达西秦乞伏乾归所据苑川郡西城(今甘肃榆中一带),再经现在的兰州到南凉秃发辱擅的国都乐都,然后西北行,由扁都口过祁连山,到达河西的张掖,受到北凉张掖公沮渠蒙逊的热情接待,后至敦煌。由此西行向鄯善进发,途经「沙河」。沙河又称流沙。据《法显传》记载:「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yù求度处,则莫知所以,惟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法显等人在沙河中行走十七天,西渡流沙一干五百余里,才到达鄯善。在这里停留一个月,向西北行至焉耆,再斜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渺渺沙海中行走三十余rì,到达丝绸之路南道的咽喉要道、大乘佛教的盛地于阗。

    法显在于阗停留了三个月,参观了当地一年一度的行像仪式,遂继续西行,到达子合国(今xīn jiāng叶城)。他在此住了十五天,南行进入葱岭中的干麾国(今叶城西南奇灵卡地)。在于麾「安居」毕,又南行二十五rì到达竭叉国,因等待「般遮越师」大会,停留时间较长。次年才从竭叉国南行前往北天竺,越葱岭到陀历,渡印度河,到达北印度的乌苌国,然后到键陀卫国(亦作键陀罗国,今巴基斯坦北部)。他在这里看了著名的佛钵,记叙了有关佛塔和佛钵的故事。接著,法显又到竭国醯罗城(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参看佛影、佛齿、佛顶骨。然后经跋那国(今巴基斯坦西北的哈拉姆)、毗茶国等地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