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1、尼姑庵夜半黑影(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21、尼姑庵夜半黑影(中) (第3/3页)

要店里为他们的教堂打造一副大门的门环。洋教士是SH南A市A区一家东正教教堂的牧师。他看到了黄吉文,就愣住了。然后,他掏出手帕,拉过黄吉文,用手帕擦干净黄吉文满是汗水满是灰渣的脸,仔细地端详了一会。

    “MyGod,你是谁?怎么跟我们俄罗斯人长得这么像?”

    “哈哈,他本来就是你们洋人的种。他的名字叫‘酒桶’,意思就是钻在酒桶里从海上漂过来的人。”铁匠师傅哈哈笑着说。

    “什么?他是钻在酒桶里从海上漂来的?是这SH附近的海吗?那他是俄罗斯人在海上遇难后遗留的孤儿了?孩子,你还记得不记得,你的父母是不是在海上遇难了?他们是遇难了!Oh,MyGod,可怜的孩子。”牧师瞪大着眼睛,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上帝是仁慈的。孩子,你受了这么多苦,终于还是活下来了。感谢上帝。今天,上帝赐福于我,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这也是你的福音,孩子,你是幸运的人。你跟我走吧,别呆在这里。你现在太小,不能干这种脏活,你得去读书,你得受教育,跟我走吧。我们教堂就是信奉主耶稣的兄弟姐妹的一个大家庭,你会喜欢的。教堂会提供你吃的、穿的,还会供你读书,让你成为一个体面的上等人。好不好?”

    “不行,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不能离开沈叔、沈婶,还有沈家哥哥。”黄吉文态度坚决地拒绝道。

    牧师眼看着黄吉文这样一个洋孤儿流落在普通中国家庭,他岂能不管?但黄吉文和沈家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的好意。他仍不放弃,按照万能的上帝的旨意,捧着那本磨得脱皮的羊皮《圣经》,穿梭在狭窄污浊的SH小弄堂里,几次三番来五金店,想尽办法要说服沈家夫妇和黄吉文。最后黄吉文提出了要求,让沈家哥哥一起陪着他到教堂去读书,而他还是要住在沈家,与沈家人一起生活。就这样,黄吉文和沈家家主就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在教堂里接受了相对比较正规的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两人都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为他们以后进入被西洋人垄断已久的国内航运市场奠定了基础。

    在教堂读书时,牧师嫌“酒桶”这一名字太俗气,要帮他改名。起初,牧师给他取的是一个俄罗斯的名字,黄吉文坚决不要,最后,牧师就给黄吉文取了这个中国名字。黄吉文受黄船板的影响较大,虽然黄船板再也没出现过,黄吉文甚至记不起黄船板的模样,但他从沈家听到黄船板和自己的故事后,就把他的救命恩人当成了自己真正的父亲,还在心里当英雄一样地崇拜着黄船板。长大以后,他选择了船长这一行当,与黄船板的影响不无关系。他一直希望像黄船板一样驾船航海闯世界,纵横远洋纵情海天。

    而沈家家主,跟黄吉文一起中学毕业后,进了SH的报关学校学习业务,毕业后专业从事货物报关、船舶代理、航运保险等的工作,从最基层的报关员做起,做襄理,做经理,最后做买办,一步一个脚印的。结婚时,他在航运界已是最有名的后起之秀。他老丈人也对他刮目相看,慷慨相助。在他丈人的帮助下,沈家家主成立了属于他自己的航运公司。

    这玄妙庵就是沈家家主依靠航运发家后为他母亲所建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