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诡异的月圆之夜(上) (第3/3页)
各人的慧根不同,参道的方法和效果也不同,当年六祖慧能为什么能继承禅宗法统,就是因为他的慧根高,他有‘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觉悟。因此,佛门也就有了顿悟的说法,修持先后不是决定因素,参道的深浅还在于悟,在于慧根。只有悟了,即便是顿悟,也比一生苦修却不得其门好。有些僧众就像人们常说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以前的寺院,特别是曹洞宗的天童寺,干脆用‘棒喝’来严厉督促小和尚修持。在棒喝下,是能出一批高僧,但也有个别的却因此断了修持的前途。现在的社会更不宜采取这种极端的棒喝做法了。佛讲因果,你有慧根,总会参悟的。悟了,即使这世事如何的纷繁复杂,一切事理都通达了,看透了,自然不再有贪婪,不再有恐惧,不再有焦虑,不再有痴心,不再有嗔怒,在jīng神上自然就摆脱了苦境,进入了极乐世界,变得轻松愉悦了。出家只是修持成佛的一种途径,平常人积善念佛在世悟道,也是修持成佛,这就是修持。至于悟道,不只是寺院的净世之中修持可以悟道,在尘世的生活之中也能悟道。世俗生活中也是有佛道的,是不是?以前的高僧大德都喜欢云游四方,入世悟道。他们的入世云游是他们的参禅悟道的重要方式,他们在世俗中游走,一方面是体验世间的苦难,寻找参悟的机缘,另一方面,弘法宣教扩大影响,与佛门各界交流与信众加强联系。云游参悟是最讲究机缘的,佛教不是最讲机缘吗?世事纷繁,有多少机缘不断地出现?高僧大德他们不外出云游,在寺院里哪里能参透得了这么多深奥的佛理?这种机缘在这僧家净世之中太少了,实在是太少了,只有在尘世之中会不断出现。了烟,她还只是个小丫头,刚出了家不久,她的修持也还没入门,更不用说悟道了。你做师父的,急不得的,让她慢慢来,给了她足够的机会,她有慧根,就会慢慢入门的。说不定她的悟xìng,真像你师弟所说的,那以后的成就也不会差。她说不定某一天一下子顿悟了。这就是悟道啊,靠的是佛缘。唉,这佛道高深莫测,不是你我所能穷知的。而且这么多年了,佛门也在变革之中啊,我们只能顺势而为,随遇而安,这才是智者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