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2、“罗宋饭桶”舅公(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72、“罗宋饭桶”舅公(上) (第1/3页)

    ()    与沈家门一港之隔的普陀山。一处幽静的小山岙里,几幢相对整洁的小瓦房围成了一个dú lì的院落,这里就是普陀山的僧侣医院。医院门口是一条大石条铺砌的马路,顺着山势斜着往下冲,在一路茂树繁林的荫掩下,逶迤地转出山岙,通向岛的四面八方。

    住院处门口长满青苔的石阶上,站着一群人,有穿着白大褂却烙着戒疤的医生,还有一个塔楼一样巍然矗立的老人。老人衣着打扮极其普通,他身穿一件普通的圆领汗衫,裤着藏青sè的灯笼裤,脚蹬一双塑料凉鞋,实足是一副海边老年人的打扮。但他的体貌却让人大吃一惊。他身高二米左右,身形壮硕得像一头熊,头发稀疏斑白,但还能看出微微金黄卷曲的样子。不认识老人的人,乍一看,肯定会以为碰到了一个外国人。外国人,在以前的舟山不算稀奇。明朝时,葡萄牙人就在舟山的双屿定居下来,建立市镇,与江浙沪沿海进行走私贸易;清朝康熙年间,清zhèng fǔ还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但舟山定海就有英商的办事处设立,一大群英国商人定居在舟山。鸦片战争前,英国侵略者疯狂地走私鸦片,除了广州,舟山也是他们输入鸦片的重要港口。鸦片战争时,英军首先侵占的就是舟山,要挟清zhèng fǔ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南京条约》,舟山还由此在英军的侵占下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归还清zhèng fǔ。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地人对西欧人一律沿用了当年对葡萄牙人的那种称呼,称呼英国人,也称“红毛人”。而且,由于民族的交融,特别是战争,在舟山出现了中欧混血儿。葡萄牙商人被剿时,也有不少葡人失去依赖,个别人流失到了舟山民间,后与当地人通婚生子,产生了中欧混血的血统;也有一些是鸦片战争时间,侵略者在舟山烧杀抢掠胡作非为后,与当地的一些妇女发生关系,生下了中欧混血的混血儿。这些混血儿,有些不是太像欧洲人,有些实足就是个欧洲人,这像欧洲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