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汪洋之中一滴泪(上) (第3/3页)
n汛、冬汛之分。小黄鱼是舟山渔场“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俗语说,三冬靠一chūn,指一年chūn汛的小黄鱼捕捞抵得上三个冬季的渔业生产。大约在chūn分前后的一个半月里,舟山渔场从大陈渔场到吕泗洋渔场,小黄鱼形成渔汛。如果chūn节期间气候适宜的话,小黄鱼的chūn汛会不同寻常的旺发。所以渔民常说,“过年风,绞绞动。”这“绞绞动”,是形容鱼群密集的程度,像线纱一样地绞成一团,密不透缝。
时值清明,吕泗洋小黄鱼旺发,舟山的渔船都去赶这“北洋旺风”。
1959年的4月7rì,来自普陀县各海岛的三千余条大小渔船、三万多渔民云集沈家门。渔港里,从外道头一直到马峙门,在长达数公里的海岸边,桅樯林立,渔船密密麻麻。渔民们一面听着广播喇叭里的动员,一面写着决心书,举行着一个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隆重的誓师仪式。
祥根参加完了公社的船老大会议,一回来,就神采飞扬地对全船作了动员和部署。他们驾着船随着大队船群出发了。三千多条船浩浩荡荡地开赴js吕泗洋。这些渔船像是出征的勇士,船上披挂着五颜六sè的彩旗,整编列阵,冲向茫茫的大洋深处。那飘扬的彩旗像一道道彩虹飘扬在碧空蓝天之上;那一个个尖尖的船首,像一簇簇离弦之箭,如箭雨般地奔向目标。
舟山的船队经过二、三天航行后,陆续抵达了吕泗渔场。由于渔业的机械化水平还不高,舟山的渔船主要还是一些木帆船,以传统的大捕捕捞作业的方式捕鱼。机帆船和渔轮的拖网作业还不多见。
这大捕捕捞作业,实际上是一种流动涨网作业的捕鱼方式,只不过涨网要打桩固定在海底,不能移动,而大捕捕捞作业可以随着船到处活动进行涨网作业。这种涨网不设固定桩,由双碇涨网来代替桩基涨网,是舟山木帆船最重要的作业方式。涨网的原理就是将网口对准海流的流向,张开网口,捕获顺流而下进入网口的鱼类。大捕船在作业前,先要根据cháo流和鱼群的情况,选择抛碇地点。先抛腰碇,放出上下绠,然后放网纲、带船绳、南北绳等,然后投第二碇,在两碇中间放网。抛碇和放网都在平cháo缓流时进行。起网收货也在平cháo时进行。
cháo水一天涨落各两次,大捕作业一般随cháo水涨落捕捞,涨落cháo一次捕一网,一天最多能捕四网。有时,渔获物多,平cháo时间又太短,来不及一天四次下网,也有只捕二次或三次的。
舟山的三千条大小渔船拥入了吕泗洋。这海面上船只黑压压的,像蚂蚁一样的多。海里的鱼群,一团一团地绞集在一起,密集的地方看不到海水了,只有一大团一大团绞在一起的鱼,就像糯米饭团一样,鱼都紧紧绞粘在一起。这时,人就是用竹筐去淘,随便一淘也能掏上个百来斤。
听着小黄鱼“咕咕”的叫声,满心喜欢的舟山渔民一到渔场就顾不上休息,热情高涨地投入了生产。他们落蓬的落蓬,放桅的放桅,抛碇的抛碇,放网的放网,紧张地忙碌着。
祥根的船到达的地方是吕泗洋的冷家沙洋面,这里鱼群最多最密集,到处都能听到小黄鱼的叫声。在兴奋中,一网网活蹦乱跳的小黄鱼被他们捕捞了上来,祥根的船爆仓了,渔舱都装不下鱼了。幸好公社专门配备了鱼鲜运输船,他们几次靠拢公社的渔鲜运输船去卸鱼货,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脸上。
然而,一场灾难却悄然降临了。4月10号下午6时,渔船上的收音机接收到了sh气象台的气象预报:10号半夜起,吕泗洋渔场风力为5-6级,阵风7级,风向东南。可惜的是,气象预报还是失误了,海上的风力但报低了。到了半夜,吕泗洋实际的风力已经超过了渔船作业的极限,达到了8级,并不断加强到10级,局部地区甚至超过了10级,风向也由东南风转为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