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桃花盛开的地方(上) (第2/3页)
在房屋的中轴线上,正对着院门。院子里都铺满了青石板,就桃树那里有一块石板大小的窟窿。听周小通的父亲说,那里原也是一块大石板,后来碎了,是他把碎石板撬了,从外面取了点土来填窟窿。没想到那土里带着两颗桃核,竟然长出了两棵幼苗。幼苗长成小树后,因为正对着院门,就有点碍脚。人进出院子,不能直接踏过去,而是要绕着走了。本来想把桃树拨掉,后来一想,这石板破了,留着一个窟窿也难看,就让那两棵小桃树长起来吧。一念之间,两棵树保存了下来,也给这院子平添了一份景致。
海边风大,并不适合种桃树。海边人家,在院子里种桃树的人还真不多。因为桃子是八月份成熟的,每年的台风也正好是这个季节,而且大台风大多都发生在这个月。chūn夏之间,别看桃树长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台风一来,狂风呼啸,横扫一切,屋前屋后的树木都会被连根拨起,东倒西歪的。那桃树还算抗风了,树冠不高,并不会倒伏,但满树的绿叶和累累的果实就会吹个jīng光。等风歇下来,再来一看,一片狼籍。满院都是残枝败叶烂果子。看着即将到口的鲜嫩果实被糟蹋一空,谁不抓狂,谁不心疼?所以,海边人家一般都不会在自家院子里种桃树。周小通家的桃树是野生的,他们本来就不指望着吃树上的果实,也只有他们家能把桃树保留下来,别人早把桃树劈了当柴火烧了。
促使周小通家保留桃树的,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周桃花。周桃花的名字和这桃树有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浙东地区粮食歉收,百姓无以为食,吃草根、树皮艰难度rì。周桃花的nǎinǎi带着年仅三岁的她,从舟山海岛上过来,到桃花渡来乞讨。
当时,哪家有余粮啊。眼看着小桃花活不下去了,周桃花的nǎinǎi抱着孙女想跳下海去,站在码头边上却又踌躇犹豫了,最后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牵引着她,她茫然不知为何就离开了码头,抱着周桃花来到了码头边上的一户人家的院子里,缩在一个墙角里,饿得昏沉沉的,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这户人家就是周小通家。周小通的母亲当时已经怀了周小通,虽担着身孕,却还在工作。不工作不行啊,尽管他家人口少,而且都是劳动力,负担不像其他家庭那样重,但他们也难以温饱。眼下,正怀着孩子,正需要补充营养,为了能吃得稍微饱些,让孩子出生后有口nǎi吃,他们不得不拚命地干活。傍晚,夫妻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却看到了饿昏在墙角里的祖孙俩。
好心的周小通父母把她们抱到家里,用米汤把她们救醒过来。从此,周桃花和nǎinǎi就住在了周小通家里。
周小通出生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父母给他取名时,他爸看到周桃花仍叫着海岛那边的那个名,觉得既然是一家人了,姓氏要统一,就想给周桃花改个名。因为当时院子里的桃树正好长大,第一年开了花,还开得那么的姹紫嫣红、缤纷灿烂,于是就以“桃花”作为周桃花的名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