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一堵沉重的墙 (第2/3页)
是很贵,一个小时二十马克,合人民币一百多块钱的样子,陈雨笑笑答应了下来。除了英语、法语外,陈雨对德语也是很精通的,不过看安娜始终用英语和自己说话,所以陈雨也就没有说德语,而是用英语和安娜交流。安娜的英语很好,据她说自己是柏林大学的学生,来这里当导游也是一种勤工俭学的方式,他和陈雨交流起来非常的方便,这也让她的导游工作干起来非常的顺畅。跟着安娜,简单地看了一下勃兰登堡门,这是拿破伦时期柏林13座城门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座,古希腊神殿风格的六根巨柱上方,是扬名世界的双轮四驾马车雕塑。“陈,你来自中国,可能不是很了解这座门的含义,对于德国人来说,勃兰登堡门的意义远不止眼前看到的这些。”看着勃兰登堡门,安娜对陈雨说。“那还有那些特别的意义呢?”陈雨问了一句。“二战失败后,我们德国柏林被划成了四块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管理,几经周折,前苏联管辖的东半个柏林顺理成章地归属民主德国,而美、英、法三国控制的西半个柏林归属联邦德国,柏林成了镶嵌在民主德国土地之中的一个孤岛。”“这段历史我在我们国家的书里也看到过,不过你刚才话里的意思可不是这些啊?”陈雨追问了一句。听了陈雨的话,安娜脸上露出了颇为复杂的表情:“最初,柏林城虽然属于两个国家,但百姓是可以随意来往于东西柏林之间的。很多柏林人住在东边,每天到西边上班;也有的住在西柏林,却到东边的亲戚家度周末。可是191年,最先起床的柏林人发现一道带刺的铁丝网出现在了东西柏林的边界,还有坦克和士兵。从那天起,柏林被分成了两个城。”安娜说得很缓慢,但字字句句却向陈雨展示了柏林墙出现的前后经历。看着安娜的年龄,也就是二十多岁的样子,当年柏林墙建立的时候安娜还没有出生,不过提及这段历史,仿佛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而且语气和表情都是说不出来的严肃和郑重,这让陈雨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柏林墙在德国人民心上的那副重担。在勃兰登堡门的不远处,陈雨看到一排竖立在街道边的十字架,还有一竖竖的鲜花,这里镌着这座城市的忏悔。路过这里的时候,一旁的安娜站了一会,闭着眼睛合着双手,陈雨知道她这是在为逝者祈祷,而一旁还不时地有柏林居民在清理十字架下的树叶。离开勃兰登堡门,来到波茨坦广场附近的尼德克西纳大街,这还有一段没有被拆掉的柏林墙。安娜告诉陈雨,当年柏林百姓恨透了这堵令他们与亲人天各一方的高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