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5.意外的访客(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5.意外的访客(上) (第2/3页)

多事情的应对都显得非常从容。

    可就算这样,袁绍依然将还是在最近将田丰给软禁起来。

    无他,实在是觉得这老家伙太过聒噪。

    虽说这其中固然有袁绍如今身居高位,河北之士争相投效,手下也绝对称得上是人才鼎盛,已经不需要再用千金市骨的态度来对待田丰,自然也无法忍受田丰那如直炮筒的脾气。

    可是田丰自己也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出兵之前你田丰哪怕拼死进谏也算是尽到臣子本分,就算做得稍稍过分了些也是为了主君和社稷着想,稍稍英明一些的君主都还能够容忍这样的行为。不过这一切在君主下达最终的命令后就应该结束,假如你觉得君主的决定太过昏庸,不愿意看着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一切随着这样的决定而消失,完全可以远远离开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又或者更加积极的为主君出谋划策,力求挽回可能的损失。

    可是田丰却偏偏选择了最为错误的道路。

    哪怕占据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田丰还依旧在袁绍的耳边强调这场战役发起的错误,提出应该结束这场不应该发动的战争,退回到河北地区休养生息三年再做打算。

    袁绍心说:我勒个擦,这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好吧。这个时代没有这句话,不过《孙子兵法》里也有诸如想要打一场战争各种物资调配后勤补给加起来一天就需要花费千金,然后这仗才有的打巴拉巴拉巴巴巴拉巴……所以说战争不是儿戏,决定需要慎之又慎。

    可现在的问题是,仗已经打了这么久,钱已经花了那么多,粮草也已经吃了那么多,陆续聚集到官渡的军队已经超过十万的数目,这样大规模的调动除了明面上的花费之外。暗地里的各种利益纠葛,交换同样不少,各种隐形成本的付出同样巨大。

    然后你田元皓一句“主公,情况不妙,我们还是撤吧”,然后整个袁绍的大军说撤就撤?

    这个时候撤退才是滑天下之大稽呢。

    可以说袁绍这个时候已经是骑虎难下,他必须要胜利,必须要前进。而如果不能胜利和前进,那么你田元皓也该给我找个体面一点的法子吧。

    袁绍很清楚地知道。只要他选择撤兵,那么他前期好不容易积累的优势便完全付之东流,而之前隐藏在那些优势下的祸患也会立刻浮上水面。而没有那些优势,面对硬实力上并州军与曹操军的联手,软实力上刘协已经明确将自己绑上这两家所组成的战车的不利局面,当初袁绍怎么聚集起的这庞大力量。也将会原封不动地瓦解崩盘。

    这绝非袁绍的空想,事实上战事之所以如此焦灼,在袁绍看来有很大程度是源于刘协的御驾亲征。他不需要说什么激情洋溢的演讲,也不需要做出什么具有诱惑力的许诺,他甚至不需要做些什么。只要一脸傲然地出现在两军阵前,便能令袁绍军出现极大的动摇。

    大汉积威数百年绝不是说笑,任何人都无法负担弑君的罪名。

    这其中也包括袁绍。

    使用井栏射出漫天箭雨――担心会误伤皇帝。

    使用投石机发射千钧巨石――担心会误伤皇帝。

    使用各种死亡的牲畜进行生物武器攻击――还是担心会波及到皇帝。

    可以说这绝对是让袁绍感觉最为憋屈的一场战争,而也恰是如此,才会让他变得更加暴躁,所以可想而知撞到枪口上的田丰会遭遇到怎样的结果。

    甚至都不需要其他人推波助澜,这位冀州本土派的领袖级人物就成了待罪的阶下囚。

    如果袁绍获得最终胜利,他还有希望被赦免。可若是袁绍失败,那么他一定是替罪羊的备选。

    对于这样的结果,田丰除了苦笑之外,也只能感慨命运了吧。

    至少他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误。

    “赵楠,说说关中的事情吧。现在的景致已经不能用来下酒了。”

    从烫酒的工具中再取出一小瓶美酒,刘协看起来酒兴不错。虽说军中并不允许饮酒,可刘协不管怎么说都是这个国家名义上的最高元首,不论什么样的法令,只要他不愿意遵守,理论上是没有人可以真正干涉――就算能干涉,曹操也绝对不会为了这种小事操心。

    所以不同于宫里的那个皇帝,此时的刘协脸上带着微醺的酡红,态度也有些轻佻。

    他这幅模样当真是相当的少见,毕竟平日里他都要努力做得好像一位至少稳健的帝王,哪怕大多数时间他都不会说些什么,只是看着下面的那些人去做,可他依然需要有皇帝的威严。

    不,或者应该说正因为他能够做到的事情并不多,若是再没有一点表面上的威严,那么他这个皇帝只怕是真的很难再聚拢到人心。

    也正因为如此,此时此刻能够露出这样的表情。可想而知他最近的举动到底带来多大的影响。

    “陛下,您也知道,臣下虽然与并州还会有些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