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3.就算是铁锤也是能杀人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3.就算是铁锤也是能杀人滴~ (第2/3页)

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那么将会成为令人恐惧的将领,但若是因此而迷恋自己的武艺,无法看清四周的环境,则会比一般将领更容易踏入到危险之中。

    更重要的是,一旦他们身死,所带来的对本方士气的打击也会更为严重,军队很容易便陷入到崩溃之中,甚至可能成为波及全军的负面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单单就颜良和文丑的死,袁绍或许会悲伤,或许会惋惜,但唯独不会失态,或许内心之中还会有一点点庆幸吧,庆幸这两个在军中有着偌大威望的人死去。那么自此之后,军方就再也没有可以站出来与他抗衡的人。或许如今高览、淳于琼和蒋奇三个人在军中也有些势力,可是与颜良文丑二人比起来。那就差得太远太远。

    如此一来,未来不论是袁谭还是袁尚哪一个孩子接手。都会有一个便于操控的环境。

    只是,你们两个死就死了,为何却偏偏死在这样的关节之处呢,竟然令他袁绍准备许久才找到机会骤然发动的谋略最终变得残破不堪,甚至险些动摇他的全盘计划。

    好在并州军似乎也没有能力扩大战果,河内麴义所率领的司州方面军仅仅只是吃掉了袁绍军位于淇水以东的留守部队,顺便又攻破了几个曾经暗中支持袁绍,并在之前的行动中令麴义大扫颜面的世家豪强的坞堡后便又缩回到了淇水以西。看起来并没有趁势大举反攻的意思。

    另外被李书实留在并州南部的兵马,也在黄忠的指挥下趁势以轻兵通过滏口陉,在魏郡与赵郡交界之地大肆活动侵扰了一番,同样没有攻取州县便撤了回去。

    对于这样异常的情况,袁绍军的谋士们分析过后也只能得出“并州军留在南方的部队实力不足,难以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以只能以骚扰为主,坐看袁曹之间大战”云云。

    就算如此,对于身负重任的颜良,若非他身死。让袁绍无法责罚,否则也定要让他好看!

    “算了,散了吧。都给我散了吧。既然都已经到了这种时候,也是该我亲自出马解决和孟德之间恩怨的时候。另外我离开黎阳的时候,这里就交给显甫负责,显奕在旁辅佐。显甫、显奕,你们两个人对于我的安排没有异议吧。”

    “谨遵父亲号令~!”袁尚显得异常兴奋,毕竟他此时年纪尚轻,之前最多也不过是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如今骤然获得如此重任,很是有一种“一朝君王垂拂拭”的感觉。自然而然生出“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冲动倒也不足为奇。

    “孩儿一定会用心辅佐弟弟。”老二袁熙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喜怒之类的情感,不过袁绍倒也不担心自家老二会成为那个掣肘之人。事实上老二袁熙与老大和老三的关系都很好,忍让谦恭的性子也很让人感到放心。

    事实上袁熙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性格稍有些懦弱。没有统帅袁家群僚的资质,所以说他是最早退出这场袁家嫡子间内斗的袁绍成年嫡子,而且因为抱着不论老大老三哪一个上台都不得罪,他们也不可能真的冷落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心态上也显得非常的平和。

    当然,袁熙自然也有他所在乎的东西,只不过平常人大概是没什么兴趣知晓。

    “既然如此,大家都去准备一下吧,显甫留下来陪陪我。”

    当然,袁尚也没有陪袁绍多久,只不过从他一脸铁青色的从袁绍的中军大帐中离开的情况看,或许这一次单独交谈中,袁绍对袁尚“耳提面命”了一些令袁尚有些无法接受的事情。

    至于两个人之间究竟都说了些什么,暂时来说却也是无从知晓。

    袁绍这边气氛凝重,自然曹操军那边可谓是喜气洋洋,就差没有张灯结彩为之庆祝。

    作为斩杀颜良的功臣,王凯自然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焦点人物。当然了,为王凯创造出这次斩杀颜良机会的刘备军众将,同样不会被曹操和刘协忘记,虽然围在他们身边的人比不上王凯身边多,但却都是很有分量的存在——曹仁、夏侯惇等等尽皆曹操军中举足轻重的将领。

    这倒不是因为曹操暗中下达了什么命令,而是作为明白人,他们都很清楚,比起最后算是捡了大便宜的王凯,刘备那才是这场胜利最大的功臣——不论是及时将颜良堵截在半路,还是耗费了颜良和其所部兵马大量的体力,也包括了张三爷给予颜良的重创。

    可以说若非刘备军对颜良所部的消耗,单凭王凯和他那最多只能算是乌合之众的部下,根本不可能是颜良军的对手,甚至那些原本隶属于袁绍军的士兵在不利的情况下倒戈相向也应该是有很大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虽说并不能因此抹杀王凯的功劳,但也不能忘了刘备的付出。

    可就算这样,三爷看起来也很有些闷闷不乐,若非刘备的“镇压”。只怕早就提前离席。

    是啊,他的心情能好得了么。

    颜良军是他大哥刘备拼了老命才抵挡住的,颜良重伤也是因为他大哥拼死才得到的结果。当然也有他的最后一击,虽然颜良自以为掩饰的不错。可是同样身为顶级武者的三爷,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就算看不出来,从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