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青州暗战 (第2/3页)
人总是宣称自己曾经是多么的果断,受到了命运之神的指引,但事实上那更多只是在外人的注视下或者情势的逼迫下做出的必然选择,没有人可以对一件事有百分百的把握。
甚至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圣兽,也完全不敢确定自己的行动是否真的能够达到目的。
否则大概李书实也就不会有那次令他摸不着头脑的瀚海之行。
一碗有些浑浊且颜色发黑的浊酒下肚。虽然时间还未到晌午,不过对于从凌晨时分便开始忙忙碌碌的码头工人和水手们而言,休息的时候能够有一碗温热的酒浆下肚显然是最好的享受,然后性格活泼的人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或者高声言谈,或者干脆玩一些乡土流行的粗浅的六博游戏——哪怕官府对于这种行为可以说是明令禁止,但依然无法阻挡赌徒们的热情,以及他们的侥幸心理。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赌徒也是被十倍利润所诱惑的存在。
至于那些并不是非常喜欢喧闹环境的。则会远离那些赌徒所在的区域,躲到某个靠海的角落里,静静看着宽阔无垠,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海面,让自己的胸怀被或碧绿,或浅蓝的海水所洗涤。开阔,然后注视着天空中不时飞过的海鸟,回想起曾经在风雨中搏杀的经历。
他们能够休息的时间并不多,事实上当所有的船只都装卸完毕后,他们的船队便会扬帆。对于这个缺乏气象预报的年代,人们只能勉强利用各种各样途径积累下来的经验判断出靠近海岸附近海面的天气状况,至于更远的地方,也只能祈求上天的保佑。
所以,就好好享受这用自己的勤劳换来的难得的休闲一刻吧。
说起来这支船队所处的地方,理论上应该归属青州北部乐安国境内的蓼城县,不过这种距离县城有些距离的大型岛屿,岛屿上又盘踞有千余的悍勇之士的地方,地方的官吏等闲是不敢随随便便就跑到岛上来征收税赋的,因为那意味着那位“勇敢”的小吏很容易就变成在乱世中每年都会出现无数相同案例的“失踪人口”。
岛屿上的居民原本以打渔为业,最近一段时间又增加了诸如航运业,以及造船业之类新的工作,而让这里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则是一位原本就在当地名声极为响亮的海上豪强,听说因为某些原因到外地讨了很上一段时间的生活,最近半年才算是带着一批人荣归故里。
附近陆上的村民和海上讨生活的渔民对于这种事情都是深信不疑的。
毕竟之前那位可是附近有名的豪强,手下那些游侠儿和水匪可都不是什么良善之人,所作所为不论是当地的村民还是往来的客商无不深感痛恨。而不到十年的时光,仅仅只是半代人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乡里乡亲们忘记那些昔日的景象,心中自然还怀有着当年留存下来的恐惧。
不过那个人显然的确是如其所言真的发达了。
不但在他曾经出生过的地方修路修桥,造福乡梓,甚至还为村子里的孩子请来了两位年轻的夫子,哪怕交给孩子们的学问都是很粗浅的东西,甚至教课老师的水平也不见得有多么的高明,可就算如此。对于百姓而言也足够让他们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浪子回头金不换。甚至可以说,一个好人做好事或许人们会麻木以对,可若是一个坏人突然做了好事,纵然很多人依然会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对方,但还是会有更多的人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就好像被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一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位曾经鱼肉乡里的豪强再一次拉起队伍的时候,同乡的乡梓却是淡定了许多,而事实上这位豪强新拉起来的队伍也的确没有继续为祸乡里,反而雇佣了不少乡梓帮助他在从外地聘请来的技师的指导下,在外海的岛屿上修筑港口和船厂,一副要洗心革面做一个正经人的模样,让老一辈熟悉他的人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真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于是,当码头和港口建设完毕。各种船只也已经到位之后,很多壮年劳力都留了下来,毕竟比起在故乡需要遭受那位袁绍所属的青州刺史越来越严苛的盘剥,倒还不如跟着同乡,不要说是温饱了,若是幸运一些又或者头脑灵活一些,说不定凭借同乡的优势能够混出个名堂。
至少,从那个男人回乡后大洒金钱的表现就能够看得出来。他之前那段时间的确过得很好。
“好了小子们,那些慢手慢脚的笨蛋快忙完了。我们也该准备准备开船了。”
然后一阵笑骂声中,大家都动了起来。
虽然不论是刚才玩闹的,还是那些静坐的都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没有办法,那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事情。也只有工作做好了,家里的亲人才有好吃的,好穿的。
其实别看他们这个时候用笑骂的方式抒发着胸中的惆怅,可若是你真的让他们放弃手上的工作尽情地玩上个一年半载,这些原本就在海边长大的汉子们反而会更加的不乐意呢。
这种除了老板有些严厉。工作之余还需要接受一些额外的比在乡里还要严格不少的训练之外,薪水好,各种相关待遇也很好的工作在乱世中又能有多少呢?
比起在家辛苦大半辈子也依然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现在的生活足可以称得上幸福,甚至他们的那位大老板还承诺过,如果娃娃们当中有出息的,还能够推荐给更加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学习,未来若是能够得到个一官半职,那么对于整个家族而言都是巨大的改变。
这可是他们这些乡梓才有的好待遇,那些外乡人就算羡慕的流口水都没有机会,只能靠着将他们的女儿嫁到这里的机会,才能将外乡人安排进这个由特定地域为核心的圈子里。
“哈哈~宣高,让你不听我劝,怎么样,我这一趟的获利至少可以达到百万钱。”
“喂喂喂,我读书少仲台你可不要骗我,那可是百万钱啊,到底是什么商品获利如此之丰?”
“嘿嘿,还不是一些海中珍品,从南方运来的特产品,还有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的非常好看的器皿,哦对了,还有从海对面辽东那里才能弄得到的奇珍和名贵药材。”
“不是说辽东郡公孙氏为鲜卑所破,屠尽全城,甚至有传言称那鲜卑军在襄平城外的大梁水边坑杀男女十数万口,令河水为之不流,下游尽皆染红。”
“这种说法倒也无错,可是还有臧大哥你不知道的。有不少知道鲜卑军要来的豪强和百姓,便提前举家避难于海上,虽然遇到风浪折损了不少,但鲜卑军虽然能够穿山,能走平原,但却唯独不敢下海,且不能久在辽东,否则他们的弹汗山只怕是就要被并州的那位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