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雪山飞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雪山飞狐 (第2/3页)

盗也会采用类似的办法与官军周旋。用得越好,活得越久也越滋润。”

    “李州牧不必激我,公孙伯圭在最艰难的时候可以吃老鼠、草根,现在只不过是要放下自己的尊严和心中多余的傲气与敌人捉迷藏而已,比起袁绍给予我的羞辱,又算得了什么。而且李州牧的心得总结其实也不完全是从胡人那里得来的吧。昔年秦末汉初之时,有梁王彭越于楚霸王项羽身后神出鬼没,其行动之法不正合李州牧所言。”

    好吧,说道游击战的老祖宗。虽然胡人用的的确不少而且似乎很是熟练,但真正将之运用到战役级的战争中,还是要数汉人的老祖宗,也是汉初三大开国名将之一的彭越。

    只不过和胡人缠斗久了,满脑子又是谋朝太祖的谋略,让李书实一时之间倒是忘了这位战略级游击战的鼻祖级宗师人物,以致于公孙瓒这位也曾经刻苦学习过的好学生在这里提起的时候,颇有一点点小尴尬。

    索性李书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倒是让他的脸皮和应变能力都有不少的提高,故而才能在这种尴尬的感觉中。还能保持脸上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公孙瓒的说法,借着便快速尽量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

    “那么我就再次预祝公孙将军可以再创辉煌,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迎接自己生命的终结。”

    “战胜袁绍后,公孙伯圭还有机会封侯拜将么?”

    “当然。只要公孙伯圭还是那个让北方胡人闻风丧胆的公孙伯圭。当年彭越论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比不上楚王韩信,但论功劳却一点也不比韩信差。伯圭论见识要超过彭越,论才干也非彭越所能比,而袁本初更不是项羽的对手。既然古人都有那样的豪气建立那般功业,那么公孙伯圭又怎么能够没有超越他们的自信呢?”

    公孙瓒最终还是接受了李书实的计划。离开了壁垒重重的易京堡垒。虽然李书实并不知道返回易京的关靖是如何说服的公孙瓒,又或者这原本就是公孙瓒的一个选择之一,毕竟就算是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公孙瓒也曾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联络过当时还在北方的黑山军张燕,或许是做最后的殊死一搏,又或者仅仅只是想要逃离那个他自己设计的樊笼。

    可惜这个计划从最开始便被袁绍所截获,所以这些猜想都成了永远也不可能被知道的谜。

    不过这种事情对于李书实而言完全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公孙瓒来到了这里。

    这里是张燕和他的黑山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虽然时间上无法与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相比,但张燕曾经留下的一些图册依然让并州军对这里的群山有着远超袁绍军的了解,尤其是那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各种坑道和藏兵洞,还有隐藏的山寨,就算数年之后的今天,可以使用的设施依旧占据了大多数,剩余的经过整理和修补也能恢复大半。

    可以说除了物资之外,黑山军在这里为李书实留下一笔相当宝贵的财富。

    事实上之前李书实就曾经通过管亥在这里驻扎了一支数量并不是很多的部队,伪装成匪盗,一方面是以这里为据点,探查袁绍方面的活动并作为未来可能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里作为与中山甄家联络的渠道,就算袁熙去了甄家的女儿,但却并不意味着晋阳甄家与中山甄家便成为生死仇敌,互相之间依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易。

    比如一些紧俏的物资,以及一些不涉及到核心机密的消息。

    当然,双方也都曾通过这个渠道向对方释放过一些假消息,真真假假间又是一番隔空交锋。

    所以哪怕李书实和袁绍都清楚这条线路的存在,但却都默认了其的存在。

    或许袁绍唯一可惜的,是他直到现在都没能彻底弄明白这些山间密道的秘密。

    当然,李书实同样不敢说自己就对这里了如指掌。

    现在李书实将这里交给公孙瓒,这里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李书实同样无法预测。

    毕竟这样的举动可着实没有历史可供他参考――也许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张燕的经历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可能。但张燕当时所要面对的局面堪称是四面楚歌,幽冀并都被袁绍收归,张燕只能依靠群山打打游击,但却根本不敢踏出山外,因为不论哪个方向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以致于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张燕举“十万之众”投降曹操之后只给了五百户并迁到邺城居住。后来也没有了消息便可以知道,张燕那“十万之众”水分多大,在战争中又有多少作为,可以说公孙瓒倒下后张燕最多也不过是袁绍身上的疥藓之疾而已。

    当然,认真算起来的话,现在的公孙瓒或许比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张燕的情况还要糟糕。

    其实这种情况才应该是最为正常的不是么――从重重包围中逃出,就算明面上因为朝廷赦免了公孙瓒的罪责,袁绍身为大汉的大将军理应不再攻击,而看起来袁绍也的确没有动手。但袁绍手下的那些理论上并不归袁绍所统属的异族人,以及那些已经被袁绍所收买的公孙瓒的部下却并不在此列,前者是入寇的匪盗,袁绍顶多也就是一个守边不利,但幽州的刺史名义上依然挂在刘虞的儿子刘和的头上,看起来袁绍似乎连最后的一点责任都已经没有了。

    至于那些被袁绍策反了的手下――你公孙瓒御下不严导致内讧,这怎么也算不到他袁本初的头上吧,就算公孙瓒真的冤比窦娥。但在这种事情上争论也只能被袁绍反咬一口。

    所以,当公孙瓒进入太行群山之中。他的老部下可以说是十不存二三,剩下的不是战死在了胡人的报复和内乱之中,便是主动投降了袁绍。

    毕竟之前公孙瓒宅在易京不愿意发兵救援的举动成为了这些人最好的投降借口。

    好吧,就算是李书实,如果面对这样的领导者,同样会产生动摇甚至叛变投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