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残光 (第3/3页)
书实麾下忠心耿耿的战士,可令人尴尬的是,应该如何确定他们的身份呢?
直接放掉?告诉他们李书实是个大善人,要给予他们皿煮和自由?
算了吧,李书实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傻,而且他从起家开始对于那些与汉人多有摩擦的异族便从来不曾手软过,称之为手上鲜血累累都不为过。更别说他还喜欢抓奴隶,然后将那些奴隶不是送入各种黑煤窑中,便是用于开山修路做徭役上。这样的人突然说要给胡人奴隶以自由,先不说人家信还是不信的问题,单说李书实自己就会觉得异常的肉疼,话说那可是用了真金白银换回来的,放了他们不可能为李书实获得什么名声,还白白浪费银钱,傻瓜才这么干。
当年子贡端木赐替鲁国赎人想要表现自己的高风亮节不要国家给予的补偿,结果被孔圣人好一顿臭脚乱骂,并严重警告他这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名声而破坏人家国家信誉的行为是多么的错误――由此可见,李书实要是将这些人放了,别说会不会出现第二个林风,要是因此就降低了治下各方势力对于抓捕异族奴隶的积极性不也是超重大的损失么。
好吧,既然不能将这些人自然放生,那么让他们做些什么来产生价值回报李书实的付出呢?
挖矿修路?看起来似乎有些太过奢侈,毕竟是李书实和苏小萝莉再加上童老头精挑细选的货色;留在身边看家护院?你又让那些千辛万苦通过考验的亲卫成员怎么看;独立成军?林风的事情近在眼前,若是那种经历过考验的胡人部下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但这些奴隶?
于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李书实将自己的烦恼告知给了身边最信任的两个人――童老头和自家萝莉,而这两个人虽然话说的不一样,但意思却毫无二致。
打,打上一场。最好还是李书实亲自下场与对方狠狠地操练一番,直到将对方打到服为止。
这样的答案倒是不算出乎意料,毕竟草原人以强者为尊也不是随便说说的,李书实可是有着切身的体会,比如那些在晋阳城外越来越安分,与汉人的融合越来越快速的匈奴人,不正是因为当初并州的强势才不得不来到晋阳,然后又因为在日常中和南征北战中见识到了并州军那强大的军队和优秀的将领,这才从心底认同了汉人对其的统治,甚至李书实正在逐步向对方收取各种治下居民必须缴纳的税收。纵然很多家族都因为战功而拥有或多或少的免税额度。但是只要开始安心缴纳赋税,这便代表着这个族群已经可以被深度控制。
至于那美好的生活和瑰丽的远景,起到的却并非是根本作用,而是促进和催化的作用。
这一点。当初的李书实或许认识的不够深刻。但这么多年过来。他已经越来越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苏小萝莉和童老头给他的这个建议并不会让他感到诧异或者别的什么情绪。
只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但能不能想到就是另一回事。
就好像很多谋士的计策说出来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大家会觉得“啊,其实我也能做到嘛”并发出各种羡慕嫉妒恨的声音,深恨自己生错了时代。可是当你置身其中,周围被各种权利的博弈所环绕,不得不反复思量反复推敲的时候,你便会知道那种身处迷雾中的感觉是多么的让人难以决断,而在这方面李书实相信何进和袁绍一定是最理解这种感觉的。
等到真正做出决定了,不管好坏总也算得上拨云见雾,暂时也能得个心情舒畅。
只不过李书实的心情是舒畅了,但他的身体可就没那么……好吧,其实也挺舒畅的。
之前就曾经说过,如果仅仅只是徒手搏斗的话,李书实虽然本事不高,能力不强,但是最擅长的却是持久战,就算这些胡人奴隶饱食之后身体状况有了不小的改善,但又是霸气,又是自愈,虽然对对手似乎稍稍有些不太公平,但若仅仅只是这样的话,倒也可以算是在表面上维护了相对的公平,反正李书实面对的是奴隶们的车轮战,这已经算是高难度的挑战。
结果,但没有上场的胡人们看着李书实像是小强一样就算被击倒也不认输,反而努力爬起来再战,反正没有多少秒被人压在身体下面就要认输,更不会有一本战败,纯粹就是一方将另一方的战意彻底击溃为止,所以就算被人暂时占了上风,李书实也可以利用从武鸾那里学到的策略的技巧运用这样的小手段让对方根本无法长时间锁住他。
这样一来,对方最后获胜的机会都被李书实封锁,于是结果变成了李书实愈战愈勇,而一个个出来挑战的对手每一个都很憋屈的被李书实耗尽了体力。
当只有一个两个是这种情况的时候,有人或许会认为李书实的胜利只是偶然和幸运,但当十余人都因为力竭而躺在那里,偶尔一两个甚至不需要等到力竭就会被经过磨练武艺又有了一点提高的李书实幸运拿下的时候,所有人看待李书实的目光已经变得惊诧甚至恐惧。
进而,不少人甚至崇拜起李书实这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强大的汉人。
因为体力如此绵长,这同样是堪称奇迹一样的天赋,同样事实证明了没有人能够制服他,那么被他所战胜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如此之多,那就绝对不是幸运,而是这个汉人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他,很强!
虽然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但看起来似乎比预想中的情况还要好上一点点。
等到真正震慑了这些人,当李书实宣布他们将会便编在一起由他麾下亲卫中的一个匈奴人校尉所统帅的时候,这些人都显得十分的听话。
先养在身边一阵子,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决定他们的未来是分散洒入军中还是如同董卓那样建立一支异族别部。
随着几位谋士的到来,李书实觉得,是时候启程前往雁门北方重镇――平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