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纷争不断 (第2/3页)
的那个不知姓名的可怜男人的想法相差仿佛。
但是没等他将心神沉入书中,就听到门被推开的声音以及典韦那熟悉的脚步声——只有在有急事发生的时候才能够如此清晰感觉到的散乱的步点。
看样子应该不是什么好事。
而这个判断也立刻在李书实抬起头的时候从典韦脸上的表情中得到了证实。
“主公,长安来的消息。上面有朱刺史和徐将军两个人的印信。”
虽然看起来似乎并没有说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从雍州刺史朱儁和雍州将军徐荣这两位雍州地位最高的军政长官联名上书就可以看出。发生的事情绝对很棘手。
怎么说不论是朱儁还是徐荣都是经历过各种大风浪的老将,一般的事情两个人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处理。而且两位老人之间也不是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斗气关系,相反的是徐荣对朱儁很是尊重,朱儁也不是那种心高气傲或者说到了他如今这个年纪和地位也早已经不需要去做什么意气之争,所以互相通气的情况下两人还觉得棘手的问题那就真的是大问题了。
至少比起其他几个州,雍州原本可是李书实感觉最放心的地方。
将情报去了出来粗粗一览,李书实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事情看上去没有他原本想得那么棘手,但虽说没有细细品味,但总觉得让人不甚舒服。
事情并不复杂,两位老将军只是向李书实汇报了一下雍州西南部的战事——以张任为主将的益州军平定阴平郡(广汉属国)后并没有如并州军之前所料的那般退走。虽然没有看到张任的旗号。但益州军却在刘璝的统率下进入到武都郡境内,名义上似乎是为了追缴羌氐部落,但从他们一路不停的脚步看,就算是趁势占据武都也并不为奇。
也正因为这样。原本还将部队隐藏在武都山区内准备等待益州军撤退的乌则和李敢二人再也按捺不住。领兵埋伏了刘璝所部并截断其归路。
可就在两人打算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时。却传来下辨受到不明身份武装袭击的消息。不过好在老将军徐荣用兵稳健,提早对下辨的城防进行了一定的修补加固并留下都尉宋贺统率和近千人的部队作为李敢、乌则两人的预备队。
宋贺是徐荣在北疆提拔起来的年轻人,为人悍勇。但不失机敏。这次也多亏了他足够小心,从山民那边提前知晓了敌军的动向,这才能做到守御得法,没被人偷了城池。
可这位都尉能做的也仅限于此,面对张任的进攻,下辨城看起来可谓是摇摇欲坠,如果李敢和乌则不领兵回援,兵力要少于益州军的他们到底是包饺子还是被包饺子那可就不好说了。
听闻并州军回援,觉得机会不大的张任放弃了继续进攻下辨,与并州军默契的相互后撤,之后益州军屯于武都郡南部的武功山,与位于河池县扼守陈仓故道的并州军遥遥对峙。
这一对峙就是一个月。
并州军这边因为还需要提防陇西的羌人,所以不敢将所有兵力都投入到武都郡的前线上,而反观益州军,看上去似乎也不打算与并州军真的分个你死我活,但也绝对没有撤离的**,甚至还在武功山附近开始修建大型营垒,有将那里营建为一处永固堡垒的势头。
益州人到底想干什么?
这是李书实心中的疑问,也是身处前线的两位年轻人心中的疑问。
而在这虽不算漫长但却枯燥无味的对峙中,并州军前线的两位统帅也开始变得有些焦躁起来,而在这其中尤以乌则为甚。
毕竟他是李书实任命的阴平郡太守,可是如今却只能待在武都的地界上难以寸进。李敢的情绪虽说同样有些不太稳定,但好歹武都还是有半数的土地掌握在并州军的手中,与乌则比起来情况总也要好上不少,而且看看乌则的情况再看看自己,心情也能舒畅一点点。
果然幸福这东西都是比较出来的。
前方两位名为太守实为将军的年轻人在崇山峻岭和茂密森林间“享受”着艰苦的环境的折磨,在后方的徐荣和朱儁也同样密切注视着前线战局的变化和益州人的动向。
经过这段时间的对峙,两个人将自己的判断联名上交给了李书实,也就有了这封密函。
“我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才好呢?”
虽然是这么说,但李书实的脸上却已经泛起了些许哭笑不得的神色,显得有些滑稽。
因为经过朱儁和徐荣的分析,他们两个人对这次益州军超出并州军预计的行为大致有了两个想法:
第一个猜想便是成都城内那位益州原本的主人刘焉死得或许比并州军预期的要早,也许在张任出兵前就已经完成了刘焉和刘璋父子二人的交班工作。经过刻意的消息封锁,再加上益州相对闭塞的环境和古代坑爹的交通通讯手段,并州军没能得到消息也情有可原。
毕竟益州从来都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