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乌孙使者 (第2/3页)
直到此时,李书实才总算弄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件事情的起因便是源自鲜卑人的侵入。
鲜卑的王庭部队自然不会过多暴露自己的行踪,但是他们身后的鲜卑军主力却并不需要这样隐藏自己的踪迹,所以他们可以说大张旗鼓的进入到了西域东北部的区域之。
相比于一贯比较恭顺于大汉的车师前部,屡次反叛且经常借助草原民族势力的车师后部显然更加善于把握机会,所以他们立刻便倒向了鲜卑人,而鲜卑大军的领导者柯最显然对于前往乌孙道路上势力最为强大的车师后部同样很感兴趣,一拍即合下两方便达成了战略同盟――车师后部帮助鲜卑人封锁从伊吾到白水涧一带的道路。
当然,对于车师后部而言主要的目标并非是汉人的军队,而是乌孙派往大汉求援的信使。
至于鲜卑人,据说已经离开这边向北而行,至于他们具体去了哪里,就连来自于车师后部的俘虏也并不知晓。
不过车师后部的国王卑多显然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对于帮助鲜卑人封锁道路的事情并不上心,或者他并不认为现在的汉人能够对西域的局势产生多大的影响。
所以他带着自己麾下最为jīng锐的兵马以及他所说服的鲜卑人留下的三千兵马前往西边攻打那个一直抵抗着车师后部攻势的卑陆国,显然他在遵循车师后部先祖们的习惯。
至于这边,他们留下的只不过是一群奴隶兵而已,虽然看上去人数很多,但是在战争却都是如同炮灰一般的存在,而且他们自己也似乎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战斗力来自然不愿意拼命。
实际上因为有了鲜卑人的支援,卑多还真是看不上这群家伙,带上他们会被鲜卑人所嘲笑,而留下他们又怕他们在国内闹事,所以将他们派到这里既能向鲜卑人交差,又不会影响到车师后部的安定,真可以说是机关算尽――却是便宜了李书实这群外来人。
不过让李书实哭笑不得的是,当他询问那个被俘的车师后部的将军为什么围攻交河城的时候,这位将军竟然表示这样做很威风,让平rì里在车师后部并不受重视的他很有成就感。
可是实际上浓滑却告诉李书实,城里的确有一位来自乌孙的使者,因为那位将军多rì的围城而无法继续东行,甚至如果没有李书实出现解了交河城的围,那位使者还不知道该如何出去。
这让李书实不得不再一次感慨这一战真的是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智商上的成就感。
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来自乌孙的使者稍稍有些出乎李书实的意料,并不是什么面sè苍白的谦谦臣,反而是一位筋肉虬须的武将,虽然并非不通礼仪的莽夫,但一见面便是一股彪悍的气息迎面扑来。
难不成赤谷城已经被包围?所以不得不派出这样一位猛将兄突围而出?!
虽然李书实的想法实在是可以被称之为胡思乱想,但是却也可以看出他此时的诧异。
“似乎这位小将军对在下有些意见啊,如果在下有何不妥之处还请赐教。”
自然与伊吾的情况相同,出面解决一切的是班勇这个准都护,反正班家的名声和老于世故的手腕,班复比起李书实这张娃娃脸显然要少上不少的麻烦。
可就这样李书实依然被那个汉话说得还算不错的乌孙使者给盯上了。
虽然对方有求于李书实这边所以并没有表现的多么逼迫,不过他看向李书实的目光却很是玩味的样子,就好像一条蛇盯住了一只兔子,只不过这条蛇似乎暂时没什么进食的罢了。
这让李书实不由的想到了那个著名的“床头捉刀人”的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