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丝绸之路之大汉篇 (第2/3页)
新华字典告诉我们:“陇坂”和“陇阪”是互相通假的,其中第一个解释便是陇山。
好吧,听到这个名字如果诸位还对这本书的第四卷还有些印象的话就会记忆起那座分割汉阳郡和右扶风的陇关以及陇山之下曾经是凉州刺史部治所的陇县。
当然,如果你以为这上陇阪指的就是过陇关的话那么你恐怕依然要错过整整一条线路,因为现在的陇山指的是位于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的六盘山的南段部分,可是在汉代,这座南北狭长的六盘山山脉整个都叫陇山,而其位于北侧的最高峰六盘山可是位于西安、银川、兰州市所形成的三角中心地带,也就是说在汉代的安定郡境内,距离陇关可是有百公里远。【】
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才有了明明同样是上陇阪,经河西走廊最终到达玉门关或阳关的丝绸之路,但是根据路线的不同被分成了北中南三条线路的原因。
这丝绸之路的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转而延泾川向北过汧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古河道,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随后一路延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到达玉门关或者阳关。
这条路线是汉朝最早开辟的通往西域的道路,其最大的优势便是作为通往西域的道路线路最短,但是除此之外就基本上没什么好处了。祖厉河以及其上游靠近行进路线的祖河都因为流域地层含盐碱较多,水味苦咸,故又称苦水河。同时武威一带河水含沙量较高,取用困难,导致进入武威后补给就变得非常困难,从而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危险。
南线则由长安沿渭河经雍县,过陇关、上邽、狄道、枹罕,北出河关渡黄河,穿过临羌和安夷一带,越大斗拔谷至张掖。
比起环境险恶的北线,南线无疑水草丰美的多,沿途百姓牧民也很多,非常容易得到补给,而且沿途还能与各种少数民族做些贸易。但是一来路途遥远,二来这里北出河关之后哪怕行走在金城郡境内也属于汉胡混杂区,更不要说翻越大斗拨谷前的一段路程基本由羌人所控制,很容易遭受到未知的异族部落的攻击,安全xìng上有些令人担忧。
于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比南线路程更短比北线补给更容易而且全程更加安全的中线。
实际上中线的路程并非固定的一条线路,而是商人们综合了南北两条线路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折中的结果,可以说只要路线位于南北两条路线为边缘的地区中间就可以算是中线。
其中比较常见的路线主要有两条:
其中一条初始更倾向于北线,只是从乌氏翻越陇山后没有向北前往固原,而是向西前往现在的会宁一带,而后从金城县折而向北,翻越武威郡与金城郡交界处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东南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天然分界的乌鞘岭到达武威郡的治所姑臧。
另一条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县,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也就是说从金城县开始两条路线其实已经相互重合起来,中线的其他路线也大抵如此。
“我说书实啊,你对着那边的空气啰里啰嗦了那么多到底想干什么啊。”
战马飞驰在官道上,虽然仅仅是千余人的规模,但是战马却有两千多匹的数量,显然是一人双马的配备,除了几个拥有足以让人流口水的神奇宝马——实际上也只有骑着爪黄的李书实和骑着的卢的罗荷大小姐,对于爱马的吕布来说即使知道赤兔马完全可以rì行千里不喘粗气,但是却依然同样配备了一匹不错的战马作为替换。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此时他才有闲心打趣从刚才开始就对着夕阳絮絮叨叨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的李书实,虽然他很是了解李书实在平rì里总是习惯xìng走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